“我先来”山顶山石众多,良朝早就相中一块,品相极好。</p>
随即不假思索落笔。</p>
“重阳四友登高小记”这便是诗名。</p>
重阳佳节踏秋光,这是良朝的开篇,比较平,不过也符合诗作的常规韵律,毕竟很少有开篇放大的。</p>
“谁来?”</p>
霜叶如丹映暖阳,孔卓接过毛笔不假思索写下。</p>
“那我来第三句吧!”</p>
雁过留声路他乡,景阳随手接下,至于合句自然交给王清晨。</p>
几多亲友寄安康。王清晨也没有多加思考,毕竟七言绝句并不算算难。</p>
全诗如下:</p>
重阳四友登高小记</p>
重阳佳节踏秋光,霜叶如丹映暖阳。</p>
鸿雁留声路他乡,几多亲友寄安康。</p>
“哈哈,好诗好诗”良朝最先自嗨起来。</p>
其余几人也很满意,王清晨则表示洒洒水了,人人都会做的玩意儿。</p>
不知道自己拿出神作,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子。</p>
下山的风更肆意了三分。</p>
看来回去得添几件衣裳了。</p>
天气变冷,但是书院却是愈加忙活,毕竟十月国子监就要来砸场子,这不得不让他们抓紧眼前的时间更加用功。</p>
尤其是王清晨四人。</p>
因为即便要比试的话,最有可能的还是文试,而他们自然是对方的重点关照对象。</p>
本次书院中举的四十余人,走的走,留的留,最后剩下来参加明年春闱的只有十七人。</p>
这些人也是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而国子监的来访学子应该不会比他们更多。</p>
毕竟选择立刻放官,也不失为明智之举。</p>
举子做官和进士做官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大朔一朝现在还是更看重官员能力。</p>
还没到王朝后期,朝堂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p>
不过进士显然起点更高,顶点也更高。</p>
这几日,王清晨四人一直跟着书院最负盛名的几位大儒后边学习,差不多相当于亲传弟子了。</p>
有了石板和粉笔,不仅教学质量提高,就连学习质量也提高很多。</p>
除此之余,藏书楼更是灯火通明,毕竟书院学子也不想书院失了面子。</p>
王清晨也再次体会到了前世高中的感觉。</p>
感觉极其类似。</p>
甚至这些夫子也开始布置课后作业,天天在学堂,哪有一点课后时间。</p>
所以众人也深刻体会到了寒窗苦读的境界。</p>
自入书院以来,一直都是匆匆忙忙,连他自己都没发现,到目前为止,他的休沐也就用了寥寥几次。</p>
颇有一点,一入书院不知岁月的感觉。</p>
九月完全是秋的季节,书院的廊道上落满了厚厚的银杏叶,就连书院最多的松柏都难掩其风华绝代。</p>
书院夫子叮嘱不必打扫。</p>
或许他们也喜欢这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感觉吧。</p>
春赏花,夏听雨,秋拾叶,冬观雪。</p>
王清晨也不能免俗,他有点明白为什么古人总喜欢追求自然,或许是因为他们就是其中一员的缘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