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当时的农村,几乎村村都设有小学,一是为了孩子就近上学,也方便家长上工干活。小学生都在自己村子里的学校上学,成群结队,无论年龄大小,从来没有家长接送。上学这一段段路上,也是留下了孩子们很多的乐趣。
姜斌所在的菜园小学,就是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村立小学,连名字都那么普通。唯一的稍稍不同是,小学坐落在几个村子的中间,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都会到这儿上学。孩子比较多,校园也比较大,但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很简陋,可大家也不觉得艰苦。
村办小学有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会设两个班,每班大约三十几人。每个班都安排两个老师,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数学老师,经常还得兼职体育、美术、音乐等。
音乐课就是大合唱,老师打拍子,唱的都是70年代经常唱的歌曲,譬如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习**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等。
姜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一个小学老师。上学的路上,他会一路遇到很多相熟的学生,不断有学生过来问一声“老师好”。有些比较腼腆的孩子,打完招呼会害羞的跑开;也有大方的孩子,上来问长问短,甚是可爱。平时受到孩子们的感染,他的心情彷佛也变得明朗,感觉浑身都充满力量。
回到眼前,今天是周一,学校是有例行的周会。校长一如既往的严肃,准时的跟大家沟通了会议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本周的教学工作;二则是宣布从周三开始,放一周的农假。
这是惯例,姜斌并不意外,小学生每年农假都得去生产队捡拾遗落的麦穗,正所谓黄金落地老少弯腰。不仅孩子们要参与麦收,老师们也要接受各自生产队的工作分配。会议结束校长还不忘鼓励大家积极促生产,保收成。
在场大部分老师都是前辈,经历的农假不止一次,轻车熟路的很。姜斌却是第一次,也不知队里怎么安排,不过农村的孩子平时啥都干,倒也没啥担心。
开完会,离八点半上课,还有一段时间,趁着这会儿,姜斌也是准备再看一下教
案。
“姜老师好”还没等姜斌翻开教案本,就听到班里的一个叫姚波的孩子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示意来找他有事儿。
“进来吧。”
“姜老师,我找您有事儿。”
“有什么事儿,你说吧”,姜斌正了正身子,他还是有些意外的。现在的孩子都有些腼腆,除了课代表以外,很少有孩子会来办公室找他。大多情况下,是在教室处理孩子们的一些问题。
“老师,可不可以去外面说?”听到姜斌的话,姚波这孩子突然有些不自然的窘迫,声音都一下子小了。
虽然当老师不久,没有太多经验,但他会尽可能的照顾到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倒是很喜欢找他解决纠纷,但也仅限在教室里,老师办公室始终有一份令孩子恐惧的魔力。
姜斌点了点头,领着姚波走出办公室,找了个安静的角落。
“姜老师,我不喜欢李老师。”
“什么?”姜斌有些惊讶。李老师叫李敏,是他们班的语文老师,四十来岁的年纪,平时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