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夏元吉低声提醒了几句。</p>
“近些日子,大明可并不太平啊,先是宁王朱权成功打下了倭国全境,上表朝廷赐名‘宁国’,紧接着楚王朱桢也不甘示弱,上奏朝廷立了楚国。”</p>
“宁国与楚国的建立,成了一个明显的信号,朝中上下已有不少朝臣上奏,请求皇上废除海禁之策,允许百姓子民出海贸易,这里面不乏有九卿大员,甚至隐隐可见汉王爷的身影。”</p>
“只不过,皇上将这些奏章全都留中不发,态度暧昧不明,这才将海禁一事拖延到了现在,然而皇帝陛下突然召你回京述职,那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必须有个交代了。”</p>
夏元吉神情凝重地看着杨士奇,沉声道:“如今东海五国打包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南洋王,希望你明白老夫的意思。”</p>
杨士奇神情一肃,正色道:“夏老放心,士奇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p>
“不过,士奇敢问夏老,废除海禁,是否利于朝廷,利于百姓,利于大明?”</p>
听到这话,夏元吉为之一顿,随即兀自叹了口气。</p>
“年轻就是好啊!”</p>
“可惜老夫年岁太大了。”</p>
“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喽!”</p>
“士奇,顺应大势,守住本心,放手去做吧!”</p>
话音一落,夏元吉径直转身走了,身形显得有些落寞。</p>
杨士奇看着这位亦师亦友的朝堂巨头,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一礼。</p>
世人皆知夏元吉乃是永乐皇帝陛下的心腹重臣,所以夏元吉的一言一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代表皇帝陛下的意志,透露出隐晦莫名的政治信号。</p>
经过方才夏元吉的提醒,杨士奇已经感知到了这个政治信号。</p>
那便是,皇上也有意废除海禁!</p>
明白了这个道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p>
自己此次回京述职,其一是为了请求皇帝陛下解开海禁,其二则是请求皇上敕封南洋七国。</p>
第一件事情乃是重中之重,但很有可能不能办成。</p>
第二件事情就简单多了,毕竟这是朝廷诸王外放的国策。</p>
一旦朝廷敕封了东海五国与南洋六国,那么大势就成了!</p>
打开海禁,允许百姓子民出海贸易,这就是大明朝未来的大势!</p>
东海五国与南洋六国可是朝廷的宗亲藩属国,有着这么一层渊源存在,一众藩属国与中央朝廷之间的联系,只会比以往更加频繁紧密!</p>
而且,中央朝廷对待这些宗亲藩属国的态度,表面上会稍微宽松,但是暗地里只会比之以往更加严苛。</p>
毕竟,这些可都是大明朝的宗亲藩王!</p>
大势当前,即便是皇帝陛下,也不得不考虑朝野民议!</p>
更何况南洋七国远比东海五国更加重要,更能给中央朝廷带来收益与利益!</p>
所以,只要自己代表南洋七国,顺应大势请求皇上废除海禁国策,再携踏平南洋七国之大功,足以凭借这些功绩步入内阁,执掌大明中枢,实践自己的才学抱负!</p>
杨士奇深吸了一口气,在礼部尚书王景的带领下,亦步亦趋地走向皇帝行在之处。</p>
南洋相国大人,即将与永乐皇帝陛下,进行一场事关大明国运的谈话!</p>
“王大人,汉王殿下究竟在北平捣鼓什么?”</p>
“杨大人这话真是问到老夫了,说实话,老夫的确不知。”</p>
王景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又低声吐出了一句话。</p>
“不过据北平传闻,汉王殿下正在推行新商税,成果很是喜人!”</p>
杨士奇:“!!!”</p>
商税!</p>
原来如此!</p>
那么废除海禁一事……</p>
背后定然有那位汉王殿下的身影!</p>
新商税一旦成形,随着海禁国策废除,那大明将会迎来一个商业巅峰盛世!</p>
(/98314/98314553/163266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