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中秋</p>
中秋节前一日,陈二石带着大儿子给府城送礼。姜桃才知道陈行舟的爷爷奶奶还活着,二老跟着教私塾的大儿子陈大石一起生活。同时在府城的,还有陈三石一家,陈三石娶了城里媳妇,住媳妇嫁妆屋子里,听说过的极好。</p>
陈二石不用亲自照顾父母,每年交稻谷麦子黄豆各一百斤,再给400文的零花钱。孝敬钱每年中秋送去,二老过年时回来时,再一人扯一身衣裳。每年的孝敬费用,是四亩田地的全部收入。遇到老人生病或者其他意外情况,还得另给。几年前,老爷子摔断腿需要钱,陈二石卖了一亩田才把钱凑上。</p>
准备孝顺礼时,姜桃问齐氏还需不需要她加点什么。齐氏一口回绝:“不加,他们不配。”</p>
“……”</p>
姜桃便只用准备最亲近的。</p>
大姐家是第一次走动,主要送食物。</p>
沈家好解决。沈伯父好酒好甜食,十斤青梅酒,十斤双林寺热销货糖果,只不过是姜桃自己做的。陈行舟不知道从哪里淘换来的一幅字画也给添上了。李春花爱打扮,香皂药皂一匣子,精油一匣子,珍珠耳环一对。陈行舟加一个他刻的水灵灵的玉豌豆。礼物丰厚不说,还贴心。是亲娘的贴心小棉袄没错了。</p>
陈行舟:贴心棉袄是要做针线的,包办父母全套的衣裳鞋袜,你没有。贴心棉袄是有很多悄悄话的,你也没有。</p>
青莲姐姐则是十斤青梅酒,一匣子精油和两套她差点钩断手指的蕾丝内衣和真丝睡衣。她拿到两套衣服后,脸红耳热之余,真的从心里把姜桃当亲妹妹了。最先是谈生意,后来是愧疚把人家方子弄丢了,慢慢才有了一些感情。</p>
家里人则是一人一身新夹衫。都是布,没有一件成品。</p>
礼物送的多,回来的更多。大姐送千层底,大嫂二嫂送绣花鞋,齐氏送棉鞋。沈家送来两篓子苹果梨大枣等水果,半个巴掌大一块优质田黄玉,给陈行舟刻小印用。一匣子上好的胭脂水粉。青莲则是送来两匣子极难得的窝丝糖,一把绣着蝶恋花的团扇,绣工极其繁复精美,还有好些北方来的果干坚果。</p>
意想不到的是双林寺定慧和尚也送来了礼物:两张画着陈行舟和姜桃小相的借书证,凭证每次能借五本书回家看。这可比陈行舟手上的图书室通行证方便了太多太多。</p>
陈行舟心中狂喜,也无比发愁,定慧和尚唯一爱好的甜食,他只能找姜桃求助。姜桃也发愁,好吃的甜点几乎都含牛乳和鸡蛋,不适合吃纯素的糟老头子。她忍痛拿出一罐辣椒油,再加上两罐鸡枞油,一罐香菇酱让他给定慧送去。</p>
陈行舟看她心疼的捂胸口,含笑取走东西出门。在定慧处还没得到好脸色:“江郎才尽,一个两个都江郎才尽。弄这些油乎乎的东西来打发老和尚。”</p>
“……”</p>
姜桃把吃食搬到灶屋,窝丝糖单独给了齐氏:“娘,窝丝糖是内造的,您来分配。”</p>
齐氏抖着手接过来:“内……内造……就是天,天家吗?”</p>
姜桃扶稳她的手:“没错。”</p>
齐氏眼泪唰的流了出来:“娘没想到,这辈子还有这样的福气……这次不全留给小孩吃了,全家人都尝一口,都不枉来这人世一遭……对了,还有你姥姥姥爷,娘给他们一人送一口去……”“……”</p>
行吧,这不是一个众生平等的时代,也不是有钱能买一切的时代。后世没什么人吃的龙须酥(窝丝糖),在这里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富且贵的象征。</p>
齐氏颤巍巍把窝丝糖收起来之后,把干果坚果也搬到自己屋去了:“留着慢慢吃,能吃到过年去。放外面两天就能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