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书屋 > 穿越小说 > 1255再铸鼎 > 第54章 东海储蓄所

第54章 东海储蓄所(1 / 2)

1257年,二月廿五,东海堡,东海储蓄所。

“承蒙惠顾,赵兄,您的账户余额是十五万四千文,您确认一下。”

柜台后面,财政部的雇佣劳工王清泉对着赵虎子如此说。

赵虎子心里盘算了一会儿,他数学很好,很快换算出这就是两百贯整没错。他之前寄存在财政部的就是这个数额,于是点头确认“嗯,没错,多谢啊,王秀才”。

东海商社发工资的流程是各部门发给劳工工资条,然后劳工拿着条子去东海堡内的财政部领取铜钱。由于大部分劳工没有固定住处,不方便保存财物,就有不少劳工暂时把得到的工资寄存在财政部,等需要的时候再支取。

这一开始只是记笔账的事,没多大麻烦,后来随着第一舰队贸易回来,一下子又多了几十个大额储户,财政部就意识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于是,他们就计划设立一个银行机构,管理存款业务。

他们在正月廿三的全体大会提出申请,顺利得到了批准,然后就在东海堡财政部办公室旁边设立了一个“东海储蓄所”,把储蓄业务转移到了这里来。

东海储蓄所由股东纪萍萍负责。她穿越前是正经的金融专业、银行柜员,到任后首先就做出了重大改革储蓄所的记账单位统一改成“文”,不再使用“贯”这种别扭的770进制。

“太奇怪了,极不合理,又不方便,我早就看它不爽了。”第一次储蓄所内部会议上,她如是评价省陌贯制。

储蓄所参考后世先进的银行业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业务流程。开业没几天,首先就是把之前的储户一个个叫过来,跟他们确认账户余额,发给他们存单。赵虎子作为储量排名前列的客户,自然是第一批过来办业务的。

现在在储蓄所存款并没有利息,储户们也没什么意见。在他们看来,不收保管费就不错了,还想要利息?哪来的好事啊!

“柜员”王清泉是财政部的雇佣劳工,因为之前读过书,脑子灵活,很快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和借贷记账法,所以被纪萍萍要了过来,既当柜员,也要做些别的工作。

他被赵虎子称为“秀才”,不是因为他考过科举。实际上“秀才”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等级,是明朝才确定下来的,这个时代只要读过书就能被称为秀才。

金朝崩溃之后,科举制度不复存在,只在1238年由名相耶律楚材主持过一次试科举,之后就一直断绝了。

但北方大族、乡绅和商人仍在按照以往的习惯培养读书人。这些基层知识分子没法考科举,其中有家业可以继承的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就只能流入各种行业,做些记账、文书、代人写信之类的行业,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东海商社就雇佣了不少。

其实经统合部的分析,这些底层读书人大概是最可能支持东海商社的阶层了。地主和军阀阶层追求稳定,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则是不太可能支持东海商社的;而底层农民则不太在意谁在他们头上,虽然不会反抗东海商社,但也不会主动支持。只有这些底层知识分子,因为通天梯断绝,所以多少对蒙古人是有些怨恨的。虽说即使科举存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是考不中进士的,但总是个念想不是?

不过科举的断绝,也使得他们不会年复一年把青春浪费在故纸堆上,为寻生计多少会学些实学。所以北地的读书人不会像南宋的读书人或者后世的明清读书人那样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排斥东海商社这样的“蛮夷”。相反,他们能看出东海人是有真才实学的,愿意学习东海学问,这就容易在文化上对东海商社产生认同感,成为可争取的对象。

王清泉就是这么一个人,听说他家祖上也是潍州大族,在几十年前的乱世中跑来即墨避难,在墨水河南买了几百亩地,勉强做了个小地主。他是家中第四子,没家业可以继承,虽然比普通农民强一些,但也没什么前途,只能去即墨城寻点活计做。正好这时候东海商社占领了城阳区,他见这帮人似乎是讲道理的,就接受了雇佣,去财政部办事,结果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就透,很快被重视起来。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