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就是如此残酷。</p>
除去这名坚持着交待遗憾才离世的步兵,骑兵们又连续找到几个残留着一口气的伤兵。</p>
可是,都是利刃入体,重伤难治,原本靠着生命力坚韧撑着最后一口气,在见到自己人到来之后,那口气终究是散了。</p>
正在前方鏖战的抠门少校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放弃坚持希望留下的种子,竟然在这场遭遇战中全军覆没。</p>
正如澹台明月在这一天夜里彻夜未眠,于自己的战地日记中所言:“国家与世人皆以此淞沪之最后一战为荣,此战我军力歼敌寇之第6重炮兵旅团数千,力克敌寇之第36步兵旅团数千,力敌日寇之第18师团数万,举国上下为此等战绩欢呼雀跃!为将官之运筹帷幄惊叹,不吝各种溢美之词!</p>
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那些为国捐躯之将士,他们的家人将会如何之悲痛呢?</p>
获得如此之伟大胜利,将官运筹帷幄或许只能是因素之一吧!在明月看来,将士之牺牲,才是这场战役胜利关键因素。</p>
仅是阻击第36步兵旅团一地之战场,我军近乎全墨阵地,即有两处!”</p>
澹台明月所说之两处,一处为‘孤陵’,一处即为此地。</p>
踏足此两地的澹台明月的心有多痛,其实从其战地日记中的文字描述就可窥见。</p>
记录战场真实可见场景用于激励全国军民士气的战地日记中,对于此两处全军尽墨的阵地描绘,仅有‘即有两处’的四字而已。</p>
不是澹台明月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将此两处阵地的悲壮描绘于世人面前,而是澹台明月不想再去撕开那些阵亡将士家属已经血淋淋的伤口。</p>
若是他们得知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就在那片用死亡来交换死亡的阵地上,发表于全国的文字将会成为对他们最为致命的武器,每每观之,都会将尚未愈合的伤口再度撕裂。</p>
伤痛,终其一生都不会愈合。</p>
但澹台明月将这些悲恸记录在在自己的私人日记里,她希望用这些文字记录下的悲恸,华族后世的千万子孙们才不会遗忘,不会遗忘他们脚下的土地,是他们永不曾知晓姓名的先辈们用血肉浇筑的。</p>
“妈妈,对不起!”便是澹台明月这个夜色中看到阵亡士兵遗物后,泪涌如泉给自己私人日记所起的标题。</p>
那或许是所有阵亡士兵最后的眷恋吧!</p>
可这,对于一名身躯孱弱的女医护兵来说,并不是。</p>
在战场上疯狂翻找的顾西水,找到了。</p>
他找到了心爱的姑娘。</p>
只是,已经倒伏于尘埃。</p>
那是战场上倒伏尸骸最多的一处。</p>
整整30名中国士兵,围成一个月牙形,倒在旷野里。</p>
与之相伴的,是数目接近的日军。</p>
只有赶到这里的人,才明白这处战场为何死去如此之多的战士。</p>
因为这里,是中国军人最后的防线,近40名重伤员,被他们保护在战场的最后方,还有大量的医护兵。</p>
没错,在这个最后战场,医护兵们也选择了战斗,倒在地上被刺刀和子弹击杀的男医护兵随处可见。</p>
他们虽然受过军事训练,但非职业和职业的差距太过巨大。</p>
甚至,他们绝大部分人手里,没有枪,只有一块拳头大的石头。</p>
沾满了鲜血散落在遗骸周边不远的石头,证明了医护兵们最后的勇敢。</p>
他们失败了,全员战死。</p>
但他们也成功了,气息奄奄原本只能任由日寇刺刀屠戮的重伤兵等到了援兵的抵达。</p>
原本打算寻找己方伤兵再对没任何威胁能力的伤员进行虐杀的日军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最佳时期。</p>
中国的骑兵们终究是赶到了,急于逃命的最后数十名日军步兵顾不上给对手的伤口再撒上一把盐。</p>
这很蠢,但对于中国军人来说,很幸运。</p>
绝大部分被安置在战场最中间的重伤员竟然得以幸存,那真的是个奇迹。</p>
“活的,他们还是活的!”跨进这个区域满心悲怆的骑兵们在发现这个却奇迹后,欢呼声响彻一片。</p>
伤兵因为步兵和医护兵的英勇,奇迹般存活,那是悲痛中送给骑兵们最美的鲜花。</p>
只有吕三江没有笑。</p>
他看见了顾西水悲伤的背影。</p>
因为,顾西水跪倒在他心爱的姑娘面前。</p>
小小的身躯几乎和泥土融为一体。</p>
浑身都是泥土连戴着的红十字袖箍都几乎看不清的女护士背后中了一枪,三八式步枪的子弹打穿了她的脊柱和心脏。</p>
她安静的趴伏在湿润的泥土上,没有挣扎,仿佛早已接受死神狰狞的来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