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的规划建设历时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海关税务司的大楼终于建好了,各国的公使馆也大多建设完毕。至于外国银行、洋行、货栈、码头、酒店、旅馆、俱乐部等建筑,也是依次落成。
基本上一座欧美城镇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有了,连居留区里面的军警,都已经安排了二百多英军充任,开始维持相应的秩序。
去年从横滨拉走了七十吨生丝的英商,今年又来了,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不少已经在上海有生意或者有公司的英商。毕竟日本丝确实称得上是价廉物美,可不就得过来大举收购嘛。
奈良茂除了在横滨的这座缫丝厂以外,在甲斐府中又新建了一座缫丝厂,趁着英商糜集,一下子出口了超过四百吨生丝,获得了二十二万余英镑的巨额外汇。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两个加起来不过几百人的工厂,一年能换回来二十几万两黄金,奈良茂的投资热情更高了。
英国人除了生丝,也购买日本的瓷器、蜡、生漆、木材等物品,因为日本国内长时间的通货紧缩,诸般商品的价格实际上比隔壁还便宜不少。
这就是纯用贵重金属货币的弊端,一方面金银有外流,一方面金银矿还产量下降,可市场却越来越大,商品越来越多,商人和市民对货币的需求一再增加。就算是降低金银币的成色,市场内的货币供应也始终不足。
毫无疑问的,物价自然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日本的各项物价,相比较于此时的清国,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最先来的英国人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只要日本的商品看的过眼,质量差不多,那就使劲买日本的。
把鹿儿岛、佐贺、萩、福井等藩跑来卖货的那些武士给高兴的,在走私以外,还能够正大光明的对外出口啦。以前走私一船,现在可以公开出售十船,单个的利润确实下降了,可是整体的获利却多了起来。
当然啦,诸藩也面临着竞争,英国人也只买质量能过关的产品。人家老牌资本主义帝国了,国际贸易门清的。
美国人、德国人还有法国人,也接二连三的赶到了横滨,虽然数量远远不及英国,但起码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还有之前向普鲁士人订购的六千支德莱塞撞针击发步枪也终于到货了。英国的军官教导团见幕府大规模采购普鲁士的武器,大叫晦气,痛骂英国商人没有眼色,居然把这么好的买主送给了普鲁士人。
趁着江滨铁路开始试车,额尔金跑来江户,准备和忠右卫门好好地谈一谈。我们英国不光是造船厉害,武器也不错的。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