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秦晓秦源读完初二年级,并参加初中会考,跳级升入师范附中高中部。
同年11月,秦母第二次参加自考本科,通过。
同时,秦晓过去这一年,几乎把大半精力都放在生物学上。而秦源,似乎也在系统的长期任务下,找到了未来想要走的路。
对此秦晓吐槽,又是老套的互联网大亨的故事!
话虽这么说,但秦晓也知道,在小说里这种套路老套,但可实行性大啊。
众所周知,21世纪的开头二十年,互联网成为了中国经济和各方面的助推倍增器,它的作用根本不能被忽视。
用某互联网大佬的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互联网所制造的风口,真的影响了一大批人物和行业。
而前世的秦源,只能说是这种风潮里的小人物,但也是从事互联网的相关工作。
秦源选择这个,其实并不奇怪。
原先对秦晓和秦源寄予厚望的徐德生老师,见两人未来都没放在数学专业上,虽然觉得可惜,但他向来尊重学生的意愿。
而且两兄妹大概是为了见识一些更多的风景,升到高中以后,并未放弃数学奥赛。
不过除此之外,秦晓准备在高中参加生物奥赛,而秦源选择了计算机竞赛。
他们俩在高一这一年和正常高中生的经历完全不同。
首先,任课老师和班主任都无视了两人经常缺课的情况,因为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已经对秦晓和秦源进行了测试,高一年级的期末卷子两人完成的很好。
然后高中的老师出于探底的想法,让两人做了一份刚新鲜出炉没有外泄的高考模拟卷子。
成绩很是震惊了高中部的老师们。
自那以后,秦晓和秦源在学校的自由度,几乎是最高的。
学校很多面向优秀学生的教育资源也对两人大开绿灯。
其实对待秦晓和秦源这样的学生,学校早已有了类似应对方法。
到了高中,基本上有什么天赋,都差不多能显现出来,除了部分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缺课练习各种美术音乐等专业外。
还有许多致力于参加各种竞赛,以此赢得加分、自主招生或者直接保送的优秀学生。
秦源和秦晓在其中不算突兀,只是有一点,他们俩年龄太小了。
但凡他们年龄大个几岁,学校肯定要动员他们去参加高考。
不管是多优秀的学校,都对天才学生心动不已。而且换句话说,越是优秀的学校,也越重视天才学生。
他们以后的成绩,也是学校的荣光。
所以学校对秦晓和秦源的培养就要更谨慎一些,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神童’屡屡翻车,很多新闻都喜欢挑刺。
现在还算好的,过两年某个十岁上大学,十三岁毕业,接着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霸,要求他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然就不去考博士的新闻,传遍了大江南北。
许多人纷纷质疑对神童揠苗助长的行为是不是会毁了孩子云云。
学校里也不是没想促使两兄妹明年就参加高考的人在。毕竟总有人喜欢这样的名声,学校也能因此受益。
但学校还是有为学生真正考虑的老师,再者说,这两个学生的舅妈,算是他们教育部门的顶头上司,他们也得考虑领导的意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