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局,以前你只关心大企业,像我们那种入行时间短、规模还不大的药企,更需要你经常指导呀!”关云天嬉笑说道。
“说不上指导,做企业主要还是靠你们自己,不过抽时间去看看倒也可以,好吧,到时候我提前给你打电话。”说完,老黄起身离席。
关云天紧跟着站了起来,他快步来到老黄跟前,把一张五位数面值的卡片塞进老黄的上衣口袋,并小声说道:“黄局,这是一张购物卡,你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老黄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感到几分诧异,“这......,你这是干什么?”
“咱俩好长时间没见面了,没给你带什么礼物,我很过意不去,没什么,一点小意思。”
“关总,咱们之间根本用不着这样!”老黄伸手从衣袋里往外掏东西的样子。
关云天马上按住老黄的胳膊,“黄局,别这样,让外人看见多不好,又不是多大的事儿,一张购物卡,你就收下吧。”说完,他大步迈出包间,去总台结账。
......
回到单位,关云天让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网上查阅了老黄提供的十余家医药研究机构的详细资料,“重点关注这些单位已经完成和正在研发的项目,尤其对那些项目负责人的资料,越详细越好,尽量不要遗漏。”关云天叮嘱道。
三天以后,工作人员将查阅结果打印成册,送到关云天面前。
关云天着重关注各单位项目负责人的情况,对他们主持的科研项目当然也感兴趣,但对项目负责人的学历、年龄、资历、已经取得的技术成就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情况,看的非常仔细。
与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不可能委托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猎头公司那样的中介机构,因为面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猎头公司倒显得不专业了,由他们推荐的人选,很难符合委托单位的标准,不仅误事,还浪费时间,甚至容易产生纠纷。所以,关云天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寻觅医药研发需要的人才。
如果没有老黄这种业内人士的指点,关云天的选人方法有点像大海捞针,无疑是一种笨办法,经过老黄的筛选,范围就缩小了一多半,从现在的范围内选人,相对而言事情就简单多了。
尽管如此,要把这些科研单位的十多个项目分门别类,再按昌达集团的要求统筹考虑,还是要费一番思考。为了集中智慧,关云天让工作人员将材料复印两份,一份送到总经理叶佳怡办公室,另一份送给技术总监童博士。
叶佳怡和童伟对面前的资料进行了仔细研究,关云天告诉他们,根据这份材料提供的信息,按照选人为主,兼顾项目的原则,各自选出自己认为最恰当的两家合作单位。
经过反复对比分析,叶佳怡和童伟的意见不蒙而合,他们都选择了健华医药研究院和康源药物研究所,作为潜在合作对象。
这两个单位是外省的医药研发机构,虽然在国内算不上最顶级的科研单位,但其药物研发的实力,也能排在国的五六名。
“不瞒你们,我也是首选这两家机构作为合作对象,看来咱们想法一致。不过,我想知道你们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在听取叶佳怡和童伟汇报后,关云天想听听两位智囊人物的见解。
“虽然这份资料上列出的十余家药物研究单位,包含了两三家国内最顶级科研机构,但那几家单位都地处京沪等超一线城市,如果单纯跟他们合作项目,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要是按照选人为主,兼顾项目的原则,那些在地处京沪的科研机构任职的专家级科技人员,恐怕不会对咱们这样的单位感兴趣。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机构不应该在咱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叶佳怡道。
“是的,地处京沪的科研机构往往资源丰富,专家级科技人员即使没能在仕途上得到重用,享受到的待遇也不差,加上超一线城市天然的地理优越感,那些人是不可能到这里任职的。”童博士分析道。
“昌达集团虽然地处小城市,但希望在科研领域有所作为,需要引进专家级人才,那些实力弱小的科研机构,显然不是咱们的合作目标。再说,对方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才,仅有的那么一两位可用之才,要是被昌达集团挖走了,显得咱们多不仗义。所以,像健华和康源这样在国排五六名的科研机构,我认为是最合适的目标。”叶佳怡笑言道。
“你这想法倒很有意思,咱们引进人才,还要看忍不忍心,仗不仗义?慈悲为怀呀!”关云天戏谑道。
“本来就是嘛,一个几十人的研究机构,就那么一个学术带头人,如果跟对方合作,咱们最后连项目带人一锅端,对方单位往后还怎么生存?”
“我同意你这观点,以选人为主的原则,咱们不考虑跟小型科研机构合作,昌达集团不会做那种真正挖墙脚的事。不就是人才嘛,大型科研机构肯定不缺。不过,对于选定的两个单位,你们有什么印象?”关云天道。
“从资料上看,健华医药研究院和康源药物研究所,不仅有昌达药业公司感兴趣的科研项目,而且项目负责人符合咱们的选人标准,就是不知道人家是否愿意来这里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