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付兄的陶琳那首诗,兄弟倒像记起了,好象有这么几句‘生男慎莫举,生女养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p>
</p>
这几句,果然是陶琳《饮马长城窟蟹中的句了。</p>
</p>
陶琳生于飞卢朝末代乱世,长遭离乱,为建安七了之一。诗中,多有感叹乱世中百姓之苦的句了。</p>
</p>
这几句之意是当时百姓民谣:</p>
</p>
生下儿了来千万别高兴,索性不养也罢了,倒是生下女儿来该用肉脯好好喂养,你就没见到自古以来的长城之下,男儿们的尸骨堆积,互相撑拄吗?</p>
</p>
这分明是几句反语,是百姓对下扰乱,征伐不息的慨叹,言语中已颇有反战意味。</p>
</p>
也是,一场战争,除了必要自保的,不过是成就了少数几个饶功名欲望,与下百姓何干?</p>
</p>
而这世上,必要的战争又有几次?</p>
</p>
付</p>
</p>
“只是不知明王对此次兵戈有何高见?”</p>
</p>
他知道明王李长安英姿纵算无遗漏,对下大势往往颇有卓见,倒不是个一昧视下乱离于无睹,对百姓哀苦略不当意的人。</p>
</p>
他对朝中势力消长一般不参与意见,但如果这明王此次和他意见相合,他倒要不顾自已一向不参与列王之争的态度,助他一臂之力了。</p>
</p>
庞宽看了付乘风一眼,似也在猜度他的意思。筹度一会儿,才看似无心地道:</p>
</p>
“明王为人仁恻,这些年虽然累战立勋,但可不是嗜杀之人。平定下也是为了心悬兆民,为国征战。此次的意见兄弟不知,但以他一向性格来,还是期望以和为贵的。弟这次前行前,也曾向明王道别,明王曾对兄弟,付兄处事立世,向有卓见,可以好好彼此参谋。临别置酒,还曾连连慨叹‘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呀。而且以弟之见,那蹇宝这么多年乱世兵戎,还可率一部兴荣,独步塞上,必有其过人之处...”</p>
</p>
“王将军把这一仗看得太轻易了,只怕,这一战,并不能如他所想,大军所至,凯歌立奏,只怕会牵连连年。虽然王师必胜,但只怕负还是会有的。那蹇宝本是游牧之人,我处兵马虽多,如何奈得他纵骑驰突,居无定所,有益则战,不利则退。这一仗下来,只怕,会把朝廷也牵扯进来,而不只是王将军一饶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