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脸色阴沉,很不好看,听不进去劝谏,因为他觉得自己三十五六岁才登基,到花甲之年,剩下二十多年,许多大业,根本来不及一件做完,再开启另一件。
再说,大隋强盛,修一条河,建一座城,有那么难吗,可以让一个王朝动摇?
杨广不信,一个国家,动工的项目多得去了,又不是各地都建城、凿河,而是只建造了一个东都洛阳而已,凿出一条运河,还是福泽百姓,怎么会有反意,难道百姓就不能体会他的良苦有心?
即便动用民力,东都用得是洛阳一带的人,凿河是河北、山东、江淮一带的人,又不重复,有何困难?
难道堂堂富强大隋,承担不起这些开销吗?杨广心中冷哼,税收和国库储存,他心里清楚,用在这两项上,根本动摇不了国本,而且是一劳永逸的事,为何不弄?
不是他不听劝,而是杨广太自信了,这些事情,绝非头脑发热才决定的,而是早在数年前,他就跟谋士们讨论了,分析利弊,以及困难程度,对国家的好处等等,这时候有人反对,他根本不会听进去。
高熲还有说什么,却被元寿打断了,没有让他继续说话,这也算变相的保他吧。
杨广拍板之后,确定下来,等三日后朝会,就要公布了。
“朕对督建大运河的官员,还没有确定,杨国柱,你的身体如何了?”杨广冷冷地问。
杨素答道:“老臣进来顽疾复发,多是当年征战的暗疾,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这时候叠加迸发,只能在家安生休养了,恐怕不能为陛下再分忧了。”
罗昭云闻言一动,心中想着历史记载,似乎大业二年,杨素就要一命呜呼了,现在是六月份,没剩下几个月了。
杨广点头,看不出是喜是忧,说道:“回头朕会派去御医,为你诊断,如果真的是伤病复发,以后可以不必上朝了,在家安养吧。”
“多谢陛下体谅老臣!”杨素谢恩。
但是,杨广和杨素,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反而有些隔阂和冷淡了。
原因不难理解,杨素身为书令,隋朝第一官,还在宰相之上,加上杨族势大,功高盖主,连太子、齐王等人,见了杨素都不敢得罪,以小辈自居,许多官员更是不断拜访他,企图被关照一些,加快提拔,简直就是大权臣。
这一年内,许多御史台递上来弹劾杨素收取贿赂、卖官的折子,让隋炀帝有些烦感了。
而且,杨广现在信心膨胀,越来越想干大事,成就圣君,但是一看到杨素,就会想到当初自己身为晋王时候,为了抗衡太子,不断花重金来拉拢杨素,还有敬重他,依仗他等等往事,这让杨广心里不舒服,就好像有根刺,不拔掉,总是无法斩掉过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