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琴顺手给小儿子夫妻俩扣了一口大锅,离开的脚步都很轻松。
卖惨,她也会。
老二媳妇,这次你晚了一步。
韩武走在去上班的路上,就见到别人看着他的眼神有点不对,有些平日里关系还行的人,见到他过来,立刻就走了。
刘青青抱着孩子出去转悠,一连走了几家,小媳妇们不是在忙着干活,就是忙着带孩子,根本没空搭理她。
这是怎么了?
今天大家是商量好了,突然就忙了?
梁琴回家收拾了一番,拿了三斤刚磨好的玉米面,狠狠心又装了两斤白面,把家里过年剩下的红糖也拿上,最后又去厨房把仅剩的鸡蛋给带上。
“妈,你带这么多东西出门啊?”
李彩霞趁着不忙溜回来上个厕所,坚决贯彻肥水不流外人田,恰好碰上了婆婆拿着东西出门。
好吃的,都是好吃的。
李彩霞口水差点掉下来。
“老大媳妇,你回来的正好,我去你们姥姥家一趟,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你记得下工之后早点回来,把午饭给做了。”梁琴道。
“妈,我也好长时间没去姥姥家了,要不我陪着妈去。”李彩霞提议。
“老大媳妇,我看你是想拿钱出来交给家里。”梁琴笑了。
“妈,我不想。”李彩霞差点要哭了。
让她拿钱出来,那还不如用刀割她的肉。
割肉就疼一下下,拿钱心里会疼很久。
“那就快点去干活。”梁琴沉着脸,“等月底结算工分的时候,你们一家子要是挣的工分不够吃,必须拿钱补齐。”
李彩霞瞬间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她一点儿都不累,还能再干五百年。
挎着篮子,梁琴走在出村的路上。
天很蓝,没有风。
今天的太阳有点被云彩给遮住,不冷也不热。
梁琴总结,真是一个非常适合走亲戚的好日子。
十几里的路,梁琴中间就休息了一次,到了娘家时间还早。
村中心的大槐树下,年龄大了的老人凑在一起唠叨,看着远处走过来一个人,全都眯着眼睛看,心里猜着是谁?
谁家的小媳妇又回来走婆家?
“还是闺女多了好,能享福。”
说话的这位老爷子家里没有闺女,每次看到别人家闺女拿着东西回娘家,都很羡慕。
“那可不一定,有些闺女,有还不如没有。”旁边人开口反对。
闺女也分人,主要还是看孝顺不孝顺。
“闺女孝顺肯定好,可要是不孝顺,来了也是回娘家打秋风。”老太太的声音带着鄙视,眼神看向不远处拐角的老房子。
“老梁家的闺女,唉……”
叹息一声,各种意味都在里面。
“要说老梁家的闺女几个,就数最小的那个过的不好。”
开口的这位跟梁家关系不错,知道一点内情。
“快说说。”
“这是人家家里的事情,我咋能随便在外面乱说。”
其他人:“……”
要真是不能说,你小子好端端的提什么,最讨厌这种说话说一半的人。
“三爷爷,闲着没事晒太阳呢,您老人家身子骨还不错啊。”
梁琴笑着打招呼,看着面熟的几位,挨个叫了一遍。
八百年不说人一回,就说了这么一回,恰好让人给碰上。
几位老头老太太脸上都不太好看。
背后说人,正好被听到,那叫一个尴尬。
“四妮子,你这是回娘家啊。”脸皮比较厚的一位岔开话题,往篮子里看去,“我看看都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隐约的笑声响了起来,都等着看梁琴的笑话。
梁家这四妮子,谁不知道每次回门都空着手。
梁琴大方的把篮子上盖着的布头掀开,提着篮子往前举了举。
看清楚点。
“玉米面。”
“白面。”
“鸡蛋。”
“这是……糖。”
最后还有咽口水的眼神,遭到几个嫌弃的眼神。
你几辈子没吃过糖啊,看看你那个没出息的样子。
咽口水这位目光黏在糖上,扯都扯不下来。
过年他都没吃上一口糖,看不到还没啥,突然看到,真是口水泛滥。
其他人:“……”
梁琴默默的把篮子往后挪
,重新盖上了布头。
三爷爷:“四妮子,你家现在应该没人,都在地里干活呢。”
梁琴:“那我去地里叫人。”
三爷爷摆手:“你走了这么远的路过来,也累了,我找个人去告诉你爸妈一声就行。”
大树下不远处还有玩耍的孩子们,老爷子随便叫了一个过来,指着梁琴说了几句,孩子点头,跑的飞快。
田地里,老梁头弯腰在麦苗地里拔草。
“人老了。”
一趟下来,老梁头揉着腰,面色有点扭曲。
酸,麻,疼,说不出的难受。
“爸,你回去休息吧。”梁木劝道。
老梁头看了一眼日头,太阳差不多走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