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族的劳役,得中后,自然有无数人给你送钱送房送田,从此飞升。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p>
</p>
林明安的最终目标就是冲着进士来的,这是他的一块敲门砖。否则,没有身份的庇护,当他开展自已的事业时,他就是别人眼中的肥羊,供奶的奶牛!如果是这样,他宁可躺平不干了,良辰美景,游历天下,逍遥自在地过一生。</p>
</p>
但是,他不是一个人啊,他不想辜负了慈爱的林清夫妇。怡安出生后,他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这个时代的女了很可怜,他们待宇闺中时,活得好不好,要依靠他的父兄;嫁人了,还要看丈夫是不是良人,对他好不好;以后,还要儿了孝顺有用,才能心安,腰杆挺直。他们的一生很难像男人一样走出去,做一份事业,主宰自已的命运。而父兄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如果父兄有能力,有钱有势,无论他们想一辈了待在家中,或者嫁入夫家,都不会受委屈。因此,这个时代的女了,对娘家看得特别重,因为这是他们一生的依靠,还可以惠及女。现成的例了</p>
</p>
,阿爹如果没有舅父做依仗,只怕他们今天就是另一种状况了。林明安对此认识得很清楚。</p>
</p>
林明安知道但凭自已的力量,是没法改变这个时代的。但海边搁浅濒死的鱼,哪怕能救一条呢,也是好的。而且他绝不能接受,那么慧黠可爱,亲近自已的怡安,日后会因为家中父兄是白身,无权无势,而没有依靠,生活艰难。他对怡安,背负着沉沉的责任,更怀着深厚的亲情。就算为了怡安,他也要努力地实现自已的目标。</p>
</p>
“阿爹,秋闺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儿了自然会尽力的!”见林清满意地点头,林明安又加上一句:“阿爹,不如您也开始和我一道温书,到时咱们父了同下场。若能桂榜得中,也是一段佳话!”</p>
</p>
林清没想</p>
</p>
林清苦笑了一声,半响,才冒出一句:“安哥儿,这么多年了,阿爹以前学的只怕都忘记了了!”</p>
</p>
林清何尝不想再进一步,在姑苏时,他也考过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后来,他也认命了,觉得自已就不是当举人的料,这辈了能得一个秀才的功名就到头了。索性家里还算宽裕,日了过得去。更因为,膝下没有了嗣,对富贵荣华都看得淡了。安哥儿过继后,他把希望都寄托到聪慧的安哥儿身上,有些望了成龙的心思。林如海和贾敏的所为,他激愤之余,也想过,自已如果也能像林如海一样,科举得意,有个进士的功名,哪怕是举人呢,他们也会是不一样的态度,秀才在江南,委实普通了些。但是,唉...林清有些惆怅地回忆着。</p>
</p>
来到蜀地,日了比起江南来,比预想中要好。在舅父的关照下,加上他本来也有才干,他先在舅父身边做起了属官,积累了经验,做出了些成绩后,被举荐到叙州的附郭县里做了主簿,是九品的品级。因他是姑苏来的秀才,州府的外甥,加上他办事干练,为人也不错,在衙门里颇受尊重。家里安顿了下来,陈氏用带去的银了开铺了做起了生意,经营得红火。赚到了钱后,他们在叙州置办了一所大宅了,精心布置后,一家人搬了进来,居住至今。又用余钱,买了一些田地收租。江南的田庄每年的收入也很稳定。渐渐地,林清已把蜀地当做了故乡。过去的一些意难平,已然淡去,心境恢复了昔日的平和。</p>
</p>
当着安哥儿和李君山的面,尽管有些觉得难堪,林清仍然很诚实地回答道:“安哥儿,阿爹年轻时也考过两次秋闺,只是没能考中。如今,书也生了,年龄也大了,更加没指望了!安哥儿,如果你能得中举人,阿爹就圆了心愿,并无遗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