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站在榻旁,静立不动的看着,不可思议道:"观音婢,你觉得身子如何?"
"好了许多。"长孙皇后道:"就像是大病初愈似的,身子都轻快了,只是觉得饿,再让人取一碗粥来。"
长孙皇后可没有这么多扭扭捏捏,此时很是,豪爽。
李世民:"……"
"噢。"
长孙皇后仿佛想起了什么,蓦然道:"陛下,臣妾能够痊愈,想来多亏了御医们的施救吧!
我们是天家,理应知恩图报,这些日子,都是谁在旁救治?
臣妾这几日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陛下一定要好好的赏赐啊,似这样妙手回春的神医,千万不可亏待了。"
说着话,她的目光,瞥向角落里的几个御医。
御医:"……"
这就尴尬了。
为首的老御医虽然觉得长孙皇后夸奖自己,却颇受之有愧。
终究,自己和御医院的同仁们忙活了这么久,也不见娘娘的病情好转。
现在想要争功,实在不好意思。
可是话又说回来。
虽然御医院没有治好病,可是忙碌了一个多月,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那李治干了啥?
那九皇子不就是煎了一副药么,我们御医院还开了几十个方子呢!
他只煎了一副药?
他每日呆在这寝殿里伺候了吗?
都没有!
我们呢?
我们是殚精竭虑,一个多月,日夜不眠不休,都瘦了七八斤了呢。
不过,还是得谦虚一二才是。
这老御医咳嗽一声道:"娘娘能够痊愈,实在是值得恭喜的大好事,臣等下人,哪里有功劳啊,不过是尽心竭力……"
他才说到这里,长乐却蓦然呵斥、打断了他的话:"知道自己没有功劳,医术平庸就好,这里也已不需要你们,都快退下吧!"
老御医:"……"
长公主,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
几个御医觉得,很憋屈。
只是,却又听长乐添油加醋的道:"母后,你这病,其实是稚奴救治好的,他与孙神医来给母后看了。
看过后,他与孙神医一起研究了半天,然后煎了一副药,是稚奴与孙神医一块亲自煎的药。
只一剂药,母后睡了一夜,便大好了。
至于这些庸医,我素知他们没个用处,忙活了一大通,害母后吃了这么多药都没用,反而耽误了病情。
早知道如此,就该一早就请了孙神医和稚奴来,母后还何须受这么久的苦!"
然后,长乐就不悦的哼了一声,才跟着又道:"我看这宫中的御医,是该换一换了。
他们在宫里日久,医术不但没有长进,反而只学会了油腔滑调!
这是关系着性命的事,不可小视了,理应招贤纳士,招募一批新的名医来,取而代之。
我看不如把大部分年龄大的都遣散了,留下年轻的,都送到小九弟那大唐医馆去做学徒,跟着孙神医学本事!
那第一批去作学徒的,经过这大半年的学习,也都可回来了,大病治不了,小病还不会治吗?"
老御医:"……"
砸人饭碗是很可恨的啊!
可若是砸他们饭碗的乃是长公主,可就全然不同了。
几个御医面上挂着尴尬笑容,却是不敢说一句不是,只能木然站在一边。
长孙皇后听着,惊讶道:"是稚奴?"
她这是旧疾,反复的发作,每到冬日,便咳嗽不止,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