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传(3):冯兰
最后被解围脱困的秦军是位于最北面靠近阿鲁山脉的冯兰部,统率这支分队的军侯冯兰的人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先是在保卫临尘县一战中表现出彩,力敌群贼不陷,继而得到了安南的召见与赏识,被获准以军事参赞的身份随营入账内听令,成功洗刷罪臣之后的枷锁。
冯兰坚信锥入囊中其末立现的道理,他在安南身边画策良多,对沙盘上每一处部落的位置和情况都了如指掌,甚至能够背出音译过来拗口又重复率极高的土夷各部落君长的名字与性格,每逢安南问起,冯兰总能即刻应答,从无失误。
十余载的边陲生活让冯兰从少年起就熟悉边地的一切,他是临尘县尉出身,边地距离西南夷最近的部落只有不到三十里,与秦人往来密切,互通有无。
熟悉当地情况的冯兰屡屡算中西南夷的动向,使得安南部秦军能够逐一攻灭跟随孟奋起事的部落,犹如长蛇吞日般在山林里盘旋游走,冯兰也因此被众多参赞同僚认可,以为奇男子。
当安南执意速战速决,想要进军间天谷突袭古泰邦东部以此来包抄孟奋后路的时候,冯兰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风险,他料定孟奋必在此处重兵设伏,故而力谏安南绕行北面,自侧翼袭击孟奋逃亡后新的大本营——万山。
但彼时自信的安南一方面肯定了冯兰的预判,另一方面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先前的交手,土夷和古泰、伪瓦杂兵的战斗力之弱达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
几年前夏公征伐东胡、平漠南地、重开西域等举措让世人形成了一秦当五胡的概念,而在西南地区,这个情况又有所不同。
北面的胡人经过百年的挨揍,已经形成了国家化军队的雏形,与秦军正面野战时也有一败之力。
而西南土夷虽有私斗之勇,但丝毫没有组织纪律,安南认为一个地方二线秦军的单体战斗力约等于两个部落勇士。
但一支十人的秦军小队却能够硬抗百名土夷的冲击不溃,一支百人的秦军就能轻松覆灭一个部落而死伤不足两成,一支千人的秦军就能在西南山林间横行且无所顾忌了!
这也是安南派王丹廉匡仅率两千三百秦军前部就敢进谷的胆气所在,就算孟奋在谷中埋伏上万土夷大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击溃这支明显是诱敌的秦军!
安南认为即使是遭遇伏击,靠着质量上的优势秦军也可以轻松取胜,还能借此机会引蛇出洞,在间天谷打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尽可能的杀伤因为跑得快所以本部实力几乎未损的孟奋嫡系的有生力量。
王丹与廉匡这两个幸运儿就是整个计划中示敌以弱的那一环节,只是为了大局着想,他俩并不知情。
事实证明,安南还是太年轻了,斥候并没有在间天谷内发现大队人马隐藏的踪迹,因此前队秦军的警惕也有所松懈,而在前队遭遇伪瓦精兵的伏击之后,变故发生的速度过于迅猛,以至于安南的计划并没有按计划展开。
秦军主力因为巨石封堵而被挡在谷外,短时间内难以驰援谷内前队,再加上四周密林都有土夷大队人马出没的声势,后方的来时之路还燃起浓烟。
一时间进退两难,为了保全大军安危,安南只得壮士断腕,结硬寨,打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