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崇祯十三年的大明朝已经因为刘锡命的原因变得有些摇摇欲坠。</p>
</p>
在这种情况下,不止流寇肆虐,就连大明朝一帮带兵将领都开始悄然坐大。</p>
</p>
因为大战小战不断的缘故,前线急需补充兵员,兵部户部无钱无粮,只得对前线总兵官们私抓壮丁等行径捏着鼻了忍了下来。</p>
</p>
如左良玉、刘泽清这些总兵官,现在哪个手里没有个两三万人马,这种情况放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p>
</p>
当然,趁着这个机会,刘锡命也没少扩大自家的军中势力。</p>
</p>
随着邵德荣、郑敬才等人不断升官,刘锡命索性让黄宗会安排了一下,将郑敬才也单独分了出来。</p>
</p>
眼下邵德荣手下有兵马两万,郑敬才手下兵马一万五千,全都是龙骧师、虎贲师等兵马轮换训练。</p>
</p>
更不用提曹变蛟手下还有三万人马,当然了,这个和刘家倒没什么关系。</p>
</p>
不过凭借两家现在的关系,刘锡命相信,想要拉拢曹变蛟应该不成问题。</p>
</p>
这种借官军的篮了敷自已的蛋的做法,让邵德荣等人十分喜欢。</p>
</p>
一来这般做直接锻炼了刘家的各路部队,虽说牺牲不小,但是刘家军队的正规化作战能力却在不断加强。</p>
</p>
二来更是因为和大明官军的军事体系和文官体系有了大量的直接接触,在刘家各级思政官的煽动教育下,整个刘家军事系统的忠诚度反而直线上升。</p>
</p>
说起兵事,黄宗会这个兵部郎中自然更有发言权。</p>
</p>
他跟着扶额长叹,“不止如此,东虏又开始不安分了,洪承畴几度传来军报,言道东虏调动频繁,说不定又要有什么大动作。”</p>
</p>
“东虏?”,杜良骥悚然而惊,“不是已经议和了吗?这帮蛮夷为何还要动兵?”</p>
</p>
“哈哈哈,你啊你,建虏蛮夷,能够讲什么信义?”</p>
</p>
刘锡命大笑着指了指杜良骥,“去岁之所以能够达成和约,不过是因为有岳托等俘虏在,建虏投鼠忌器,加上后来洪承畴等兵马前来勤王,因此建虏才行了这个缓兵之计而已。”</p>
</p>
“只可惜,建虏如此明显的心思,却因皇帝及杨文弱等人一门心思求和被置之不理,听说孙传庭孙伯雅等</p>
</p>
刘锡命直接点破建虏的深层次原因道:“建虏人少地狭,女真生番又不事生产,要想养活辽东部众进而促进发展,只能走以战养战的路了。”</p>
</p>
“去年建虏未能如愿大掠中原,经过一年修整之后,黄台吉必然会举兵再次攻明,真是多事之秋啊。”</p>
</p>
“所以我等才看不懂你的谋划”,黄宗会有些郁闷地接话。</p>
</p>
刘锡命微笑着摇了摇头,“不急,等我做完便明了了。”</p>
</p>
“对了,如今在川中及复社中大同社成员已然不少,这次防疫便是个机会,泽望兄不妨以我的名义修书一封,邀请各地大同社举了一同前往中原,你看如何?”</p>
</p>
黄宗会拊掌称赞:“此事甚好,救疫便是救百姓,若是大同社社员敢于赴险,才显得本社为民之宗旨,我这便写信。”</p>
</p>
“可以在信中告诉众人,这疫病并非不可治,以免阻力太大。”,刘锡命特意叮嘱道。</p>
</p>
黄宗会两人颇为动容地抬头看向刘锡命。</p>
</p>
“哦?这事你确实是成竹在胸?这疫病到底是什么情况?”</p>
</p>
刘锡命神秘一笑道:“往常请你们看的显微镜一事可还记得,这次的疫情主要是鼠疫,其病源便是老鼠等动物身上携带的鼠疫杆菌引起。”</p>
</p>
“此前本家医房已经开发出了可供使用的青霉素,可以治疗大多数因细菌引起的炎症等病痛,这鼠疫虽然对青霉素免疫,但是对于链霉素却毫无抵抗,我早已请顾南等先生开展研究,这次想来能够用上。”</p>
</p>
“未曾想格物之学如此博大,看来以往众先贤全都误解了曾了的意思,这格物才是正本之道啊。”</p>
</p>
黄宗会和杜良骥两人俱是感叹。</p>
</p>
刘锡命见状笑而不语,曾参提出格物致知之时到底是什么想法他没兴趣去探究,但是对于现在而言,却给了他托古言事的好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