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各国反应过来情况不对头,再探明状况时,立刻派出使者往斗耆国问罪。
聂伤死不承认,推说是那是失控的水贼,他们也在围剿之中,并提出大家合力共同围剿水贼。
以前的巨野泽,不属于任何一个方国,是公海。经过斗耆国的提议,周边几个方国便趁势划分了势力范围,把巨野泽水面瓜分了。
聂伤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待条约签订,便命令游军收敛行为,不再打劫签约国。
通过这种方法,斗耆国控制了大泽东北部的水面,将近四分之一的巨野泽就这样轻易的落入了他的手中。
东部的汶下邑,要防备东方的鄣国。
鄣国国主阴险无耻,野心勃勃,其国民又善战,国力也不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捅斗耆国一刀子。聂伤对此国异常警惕。
因此,汶下邑对城池堡寨的营建也非常重视。他们将整个生产区放在了远离国界的西边,城池却顶在前方,就是为了应对鄣国的突袭,保护生产区。
好笑的是,鄣国国主也被斗耆国的举动惊到了,迅速在边界上派驻了重兵,并且也开始修建堡寨。显然在他们眼里,斗耆国的阴险无耻更胜自己一筹。
汶下邑一直是公吴在驻守,为了响应聂伤的移民政策,公吴说服了族里放走了好几家旁支。至于他自己为什么不以身作则,盖因公吴乃是族里最看重的族长接班人,所以他不可能离开主家。
公吴之所以这么受到家族的重视,是他出身特殊。
话说公吴父亲年轻时出使殷邑,在殷邑被一个王室看中,嫁了女儿给他,可那王室之女却在生公吴时难产去世了。
公吴父亲和那家王室都十分悲伤,父子俩一直在殷邑待了四五年,直到娘家发生了内讧才回来避难。
正是因为这个关系,公吴一出生就被封了子爵,他的母家还是王室,受到家族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要不是因为那家王室分裂了,势力大衰,没人再关注公吴,说不定他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封国了。
公吴不但在家里地位独高,他的祖母还是北邑的嫫母,深爱这个孙子。聂伤覆灭北邑,杀了妖鬼化的嫫母,公吴知道消息时已经晚了,很是为此伤感了一番。
但聂伤依旧信任公吴,这是个性子直白,品格高洁的贵族,要有不满,公吴肯定会说出来,绝不会在暗地里搞阴谋。
在汶下邑视察了一圈,又和公吴喝了一场酒,把此地交给他管理,聂伤便放心的往中部的汶水邑而去。
按说从西部的大泽邑出发,应该先到汶水邑,然后才是汶下邑。但因为汶水邑最靠近本土,聂伤视察完后会直接回国,所以才坐船先到汶下邑,最后才来汶水邑。
汶水邑这里面对的只有来自南方的敌人。近处的宿国已经废了,不足为惧,再远的那些大国要来进攻也掩不住行踪,国内援兵有足够的时间来支援。所以,此邑算是汶北三邑中最安全的村邑了。
但是汶水邑的防卫压力一点也不小,因为这里国内的牲畜都赶到这里来了。
汶水邑这一带有大片的开阔草地,地势平坦,野草茂盛,极为适合放牧。
斗耆国本土的牧群都是在树林里放牧,根本没法和这里比。所以聂伤便决定在这里设立一个牧场,将自己的牲畜全部赶到这里放养。
同时,象邑之人也选择了这里作为饲象之处,在靠近马山关沼泽的一片树林里。那里有充足的嫩枝水草做大象的食物,还有它们喜欢戏水滚泥的沼泽,很适合大象生活。
其他家族看到了,也都把自家牲畜赶来放牧。一时间,汶水邑这里猪羊成群,牛马遍地,各家的牲畜经常混在一起,冲突不断,混乱不堪。
为了管理混乱的牧群,聂伤委任牧臣专职管理这里的放牧之事。
这次他没有划分草场给各家族,而是要求各家把牧人和牲畜交给官府牧场统一管理。牧群还是由各家牧人具体负责,但是必须服从官府规划,按时按区域放牧。
牧场保证牧群的安全和顺利放牧,各家必须向牧场交税新生幼畜,每十头上缴牧场一头。
这样的税率和肥嫩的青草比起来,似乎也不高。关键是牲畜还在自家手里掌控着,并没有被国主吞掉,只要能保证所有权,交点税无所谓了。
聂伤做出保证,绝不侵占各家一头牲畜,若违此誓,愿受神农惩罚!
各个家族犹豫了一番后,便都同意了这个政策。只是要求官府行事公平一点,别把肥草给关系亲近的,自家的牲畜只能啃草皮。
因为畜群的缘故,导致汶水邑的移民只能在泥滩地里垦荒。不过移民们的情绪还算稳定,因为泥滩地的土质异常肥沃,只要把水排走就可以耕种了。
其他地方的移民在伐木烧林挖树根,汶水邑移民的工作重点却是建堤坝。
新开的田地需要把水引走,并防止大水再灌回来。
堤坝并不高大,只是一道五尺高的宽土堆而已,里面混合了加固用的石头和木桩。
这项工作需要人力也多。聂伤亲自前往现场指导,又从本土借来了两百奴隶多在此劳作。一边建坝一边排水,希望能用一个冬天的时间把这道四五里长的堤坝建好。
除此之外,开荒的其他工作就简单多了,泥滩上的芦苇灌木一把火就烧的精光。大概分一下阡陌,等到春天水干的差不多,直接把种子撒下去就行了,倒是比其他地方少了麻烦的耕地环节。
聂伤来到堤坝旁的一处村落,看到村子刚开始建设,所有人暂时都住着简陋的草棚,在建的房舍却显出贵贱来。
各家族实力雄厚,院落规划的很大,房屋也多,木料建材也好。普通国民只是小院子和土木房,贫民却只能用树枝搭建茅草屋。
幸亏有村长和村吏在,能组织大伙相互帮忙,否则大多数贫民连房子都建不起来。
这些在村邑管理事务中出了大力的村吏,也是官府下属的人员,虽然是本村人,却需要官府认证才行。
派出人员太多,让侯府的属臣数量有些捉襟见肘。
“看来得再次扩招了!”
聂伤看着忙碌的村长,心中思量着“得尽快从学堂招收了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秀年轻人进入府中任职。学堂也必须在汶北三邑建立分校。”
“唉,要加快授课强度了,授课内容还要加些行政办公知识。真是头疼啊!”
(感谢书友爱书会,书友ztfi投给本书的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