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二这日,天空有些阴,清早便下起了小雪,没有风,阵阵雪粒子撒糖般沙沙落在地上,不多时地上就白了一片。
苏家早早打开大门,主子奴仆齐齐出动,扫雪拂尘擦拭游廊,挂红灯笼红绸布,插花摆盆景,各色干果鲜果摆起来……忙得了个不亦乐乎。
李嬷嬷办差办老了的,人来送往极有经验,从无出过差错。
饶是如此,孟氏仍不放心,一大早就起来四处巡视,和苏老夫人商量道:“咱家厨子虽说手艺不错,但他擅长的是苏帮菜,不知道合不合晋王的胃口。晋王在辽东多年,口味或许偏重,不如去汇泉楼叫一桌上好的席面。”
苏老夫人笑道:“晋王打小锦衣玉食长大,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没见过?京城这些馆子怕是都吃腻了!咱家的私房菜也不见得比大馆子差,就照之前商定的,让厨子用心巴结,做他最拿手的菜品。”
孟氏想想也对,亲自去厨房耳提面命一番方觉稍稍安心。
将近巳时,估摸着苏媚快到了。
二房的人也腆着脸过来,美其名曰帮忙,但打得什么心思孟氏能不知道么!不过是碍着今天是好日子不便给他们脸子看罢了。
苏姝不时瞅一眼条案上的小自鸣钟,一会儿立在门口向外张望,一会儿打发小丫鬟去门上看看人回来没有,要不就是倚在廊柱下望着漫天的雪粒子发呆,一点儿不见平日的娇俏活泼。
苏媛也是个坐不住的,起身道:“我去二门上看看,姝妹妹你去不去?”
苏姝明显心动了,问孟氏:“我能去吗?”
孟氏笑道:“看你的心思也不在这儿,穿上大衣裳拿上手炉,去吧。”
苏姝很是高兴,立时披上大红羽缎斗篷,一路穿行回廊,来到垂花门旁的穿堂,李嬷嬷也在这里候着。
这时候雪粒子已变成雪花片,轻盈飞舞着,落在树上房上地上,浅浅的刚好没过靴底。
苏姝想到一事,叮嘱李嬷嬷说:“多烧些热水,炭火也要足足的,提前把屋子烤热了,随行晋王的侍从肯定不少,万万不可怠慢了。”
李嬷嬷笑着答道:“早就预备下了,夫人反复查看了好几回,绝不会出错的。”
苏姝点点头,又问:“王府的人都歇在外院吗?”
“分两处,王爷贴身侍从在内院,其他人在外院。”
苏姝眼神亮了下。
忽听远处三声炮响,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成一片,苏姝正怔楞时,便见婆子丫鬟们一阵疾跑,口中嚷嚷着:“来了来了,王府仪仗到巷子口了!”
苏姝的心重重一跳,不知为何开始紧张起来,浑身皮肤都收紧了,手心都攥出了汗。
李嬷嬷到底经的场面多,“噌”地站起来,大声呵斥道:“慌什么慌,规矩都丢脑后头了?”
几声暴喝下去,下人们才算稳住脚跟。
李嬷嬷赶忙打发人回去报信,很快,孟氏在一干丫鬟的簇拥下匆匆而至。
又等了两刻钟,只听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间或三两声笑声,便见影壁后转过十来个人。
孟氏从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女儿,又是激动又是愧疚,只觉心口酸得难受,颤着声说:“囡囡……”
苏媚奔到母亲面前,笑着,泪水却在眼眶里打转,“娘,我回来啦!”
孟氏见她脸色红润,眉宇间丝毫没有愁苦的模样,眼中虽泪光点点,眼神却极其清亮,显而易见,这孩子在王府过得不错。
一颗心顿时落回肚子里,孟氏这时才想起来她还没和晋王见礼呢!
却是萧易率先抱拳,一欠身道:“小婿萧易,见过岳母大人。”
苏媛立时睁大了眼,目光微移,悄然打量了下萧易。
萧易态度谦和,根本没有宗室勋贵那种目空一切的倨傲。
这边孟氏已然懵了,结结巴巴道:“您、您太客气了……”
“今日只论家礼,不论国礼。”萧易将刚才与苏尚清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岳母受小婿的礼应当应分。”
“好、好。”孟氏连连点头,再看萧易的目光,少了几分敬畏,已是充满了慈爱。
苏媛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抚膝一蹲,巧笑嫣然,“妹妹苏媛,见过姐夫!”
萧易微微点头,没说话,视线也未在她身上停留。
苏媚连个眼风也没给苏媛,一边唤着苏姝,一边挽着母亲的胳膊亲亲热热进了门。
“二小姐,您还站在这里干什么?”李嬷嬷小声提醒苏姝,“大家伙都去上房了,您还不快跟着回去!”
“哦。”苏姝失望地收回探寻的目光,三步一回头地去了。
李嬷嬷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大小姐回门上头,没注意到苏姝的异样。
上房很是热闹,人人脸上都挂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