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一个,他与猫寿之间的差距便会直接拉开,之后甚至会拉得越拉越远,到了最后,他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猫寿的成就了。
可明明一开始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差距根本不大。
英竹在家闹别扭,英莲也一心想要去京城。
英莲之前本来已经定亲了,谁知道林柳登基之后严查官员。英莲定亲的那户人家,家里也有人做官儿,可惜并未挺过朝廷的严查,直接落马,被抄家流放了。
英莲便再次恢复了自由身。
按照常理,英莲的未婚夫一家出事儿与她没有关系,他家出事儿,英莲完全可以另外再找一个未婚夫。
可是一来人家刚出事儿,英莲就迫不及待地另外定亲,会显得甄家与她都比较凉薄;二来也因为两人定亲时间太过凑巧,几乎是在恋人定亲不到一个月之后,她未婚夫家就出了事儿。
一些迷信的人家便觉得,甄英莲的运道可能有些不好。
虽然这样的闲话是极少数,但既然有人说,甄士隐与封氏夫妻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于是干脆让甄英莲待在家里读书绣花,想等风头过去再说。
可在避风头的这段时间,这个国家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首先便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突然长在这片大地上的高炉,其次就是银带一样在这片大地上交织成网的平坦马路,还有女学的开办……
英莲与黛玉一起长大,受到林柳的影响同样不少。
出于对林柳的了解,英莲总是觉得,这个国家的改变不止如此。她非常非常想要参与其中,想要亲身经历这样的改变,想要亲眼看着这些改变的初始是出自己的双手,甚至于,她想要亲手推动这样的改变。
所以,英莲毫不犹豫地向父母提出,她想要去京城,进入女学。
甄士隐是一个心胸阔达的隐士一般的人物,但同时,他对男女大防看得也比谁都重。
他虽然不介意自己的女儿读书识字,纠结之后也同意了女儿参加科举的请求。但他在英莲科举的时候提供的帮助实在太过有限,除了提供了自己与英竹科举时候读的书,以及各种读书笔记,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帮助。
在她决定参加科举之后,反倒是英竹对她的帮助更多。
毕竟英竹不会与英莲说男女大防,不会拒绝与自己的亲姐姐独处一室,更不会纠结于女儿真的考中了秀才,会不会对婚事有碍。
英竹的想法非常简单:姐姐想要参加科举,那就去啊,反正又不难!
英莲几乎是通过英竹这个弟弟,知道了关于科举考试的一切。
当她考中童生与秀才归来,英竹也是最为她高兴的一个。
甄士隐在她考中秀才之后,似乎终于没有纠结了,也开始全力支持她科举出仕——
毕竟秀才都考回来了,那些介意的人家肯定不会再考虑英莲;而那些不介意的人家,只怕还希望英莲考一个举人,甚至进士回来。
事情似乎在往好的方向转变,但甄家上下都不曾想到的是,英莲科举的最大阻力竟然是来自于菟丝花一样依附于甄士隐生存,并对其言听计从,温柔小意,完全就是一个贤妻模板的封氏。
按理说,甄士隐对英莲科举出仕都没什么意见了,一向是甄士隐应声虫的封氏也该对此表示赞同才是。
但事实却是,封氏第一次表达了与甄士隐迥然不同的意见。
当英莲提出暂时不想成亲,想要继续往下考的时候,封氏反应相当激烈:“女儿,你现在都多少岁了?若是现在再不成婚,好郎君都被别人给挑走了。你想要参加科举我不反对,但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就应该先成婚,再去考虑科举的事儿。不成婚怎么行?”
英莲以为封氏误会自己是打算一辈子都不成婚,赶紧解释道:“女儿并非一辈子都不打算成婚,而是希望可以在考中进士之后,再来考虑成婚的事。”
“这怎么可以?”封氏情绪激动,“等你考中进士都猴年马月了?那时候你年纪都多大了?还会有人愿意娶你?你还嫁得出去?”
英莲被封氏吓了一跳,好一会儿后才开口:“母亲您相信我,父亲与英竹都说了,女儿如今的水平考中举人没问题。等考中举人之后,按照朝廷法律,女儿就算一直蹉跎到二十五岁,也不会被官媒逼着成婚,完全可以慢慢考进士。”
她以为,封氏是担心她在科举上浪费太多时间,最后让自己落到最不堪的境地,所以特意提了这件事。
而且英莲对自己考中进士一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就算一时考不中,三十之前肯定是可以……”
“你怎么这么自私?”封氏已经非常生气,“你就想着你自己,怎么就没有想想你的弟弟?你也就比你弟弟大几岁而已,你若是一直不成婚,你弟弟怎么办?他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考中进士了,到时候去了京城,完全可以娶一门对他有帮助的婚,可你若是一直不成婚,谁还愿意等着你弟弟?”
英莲如遭雷击,她完全没想到,封氏不同意自己参加科举的原因,竟然是在这儿。
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一向温柔的母亲变得陌生起来。
当时英竹也在旁边,听到这话后直接皱眉:“母亲你到底在说什么啊?朝廷都已经增加了法定成婚年龄,虽然如今按照以前年龄成婚的人仍旧很多,但都不受法律保护。而且儿子若是真的想要做官儿,就一定不能违反朝廷的法律。朝廷说二十二岁才能成婚,儿子就不可能早于这个时间成婚。”
封氏皱眉反驳:“你怎么知道,在你二十二岁的时候,你姐姐就一定考得中进士?”
英竹哑然,他还真不能保证。
并非英莲不够聪明,而是因为英莲从小就只对诗词歌赋感兴趣,虽然也会看其他杂书,但四书五经这样的书籍也只是学过后撒开手,她在科举上的积累并足够。
而且她从未系统地学习过科举相关的知识,想要补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
尤其是在,甄士隐不会手把手教她的情况下。
但这从来不是重点。
英竹看着封氏,表情有些不高兴:“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就一定要成婚呢?迟几年怎么了?”
“你迟几年成婚,我就迟几年才能抱孙子,你觉得怎么了?”封氏还觉得委屈,“为娘年纪大了,都六十几快七十了,谁知道还能活几年?为娘想在死之前抱一抱自己的孙子,有什么问题?”
英莲英竹姐弟:“……”
两姐弟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他们本就是甄士隐与封氏年过半百后生的老来女与老来子,夫妻二人对二人疼宠的同时,自然也免不了将更多的希望放在他们身上。
只是以前夫妻二人都克制,并未将自己心底的期盼诉诸于口,而如今得知英莲为了科举连婚都不想成了,着急之下,下意识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英莲想到了妥协,想着等成婚之后再参加科举。
英竹到底经历少,完全没办法给出自己的意见。
甄士隐得知女儿的想法,反倒劝阻了她:“为父必须提醒你,一旦你成婚,不管对方是多么开明的人家,都会希望你赶紧给家里生一个孩子。若是第一个孩子不是儿子,还会让生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
他看着疼宠多年的女儿,张了张嘴,一时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犹豫许久,他道:“若是你真的想要在科举这条路上走下去,先考中进士再成婚,几乎是你唯一的选择。”
说完,甄士隐便闭嘴,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英莲思考。
子嗣问题,向来是家族延续的首要问题。
若是英莲嫁过去后,头胎生子,那么她在出月子之后,只要还能狠下心放任自己的孩子与公公婆婆,甚至奶娘嬷嬷等人亲近,能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视若无睹,能在学习的时候不受打扰,自然可以再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继续科举。
但事实却是,这样的情况太过理想。
同为男人,他很清楚若是自己的妻子在生了孩子之后,对孩子忽视到这等地步,心里到底会生出多少不满。
若是成婚,这便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哪怕在现代,真的想要深造的那些女生,也绝对不会在学业未完成的时候,就让自己陷入婚姻当中。
因为婚姻,真的会分去女人太多的精力。
听完甄士隐的话,英莲沉默下来。
她忍不住去想,若是如今是弟弟与自己一般处境,若是他在这样的处境下,说出不考中进士就绝不成婚的话,母亲是否还会如面对自己一样,说出那样的话来?
想过之后,英莲露出一抹苦笑。
甄士隐有些心疼:“英莲你其实没必要现在就做决定,就像你弟弟说的,他在二十二岁之前根本就不可能成婚。你若是在科举与你母亲之间无法抉择,不妨再努力几年,等到了英竹二十二岁的时候再来选择。”
毕竟如今距离英竹二十二岁,还有好几年呢。
英莲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告辞离开了甄士隐的书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辗转反侧一夜,英莲终于做下决定:“父亲,女儿想要去京城上女学。”
她无法看着母亲抱憾而终,可要让她这么轻易放弃刚刚产生的想法,她同样觉得不甘心。
所以……
让她试试看吧,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让她试试能不能在这最后几年,达成自己的目标。
封氏当场表示的反对。
甄士隐本来也不愿意答应,但在封氏开口之后,他沉默片刻,到底还是点头同意了英莲的请求。
去了京城,许是才能真的静下心来读书吧。
英莲松了口气,决定回去立刻就收拾行李。她不想再留在家里浪费时间了,她必须将接下来的每一瞬都抓在手上,才能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
英竹见姐姐去京城的提议得到同意,立刻开口:“儿子也要去京城。今年的科举儿子就已经错过了,下次儿子可不想再次错过。”
甄士隐知道儿子的不满,也对儿子有些愧疚,而且也担心英莲一个人上路会不安全,所以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英竹想要一起离开姑苏前往京城的请求。
两姐弟得偿所愿,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
封氏不高兴地看看英莲,又看了眼英竹,抿了抿唇,开口道:“他们两姐弟去京城不安全,生活上也没人看顾,不然我也跟着去京城吧。”
英莲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无踪,整个人都变得紧绷起来。
英竹担心地看了眼英莲,开口道:“母亲,我与姐姐都已经大了,身边有丫鬟小厮照顾,怎么可能出现没人看顾的情况?”
封温柔反驳:“下人怎么可能有母亲照料得精心?”
“我们是去读书学习,等着参加科举的,照顾得精心与否又有什么可在意的?只要有吃有穿不被冷到,不就好了?”
“若是生活得舒心,你学起来也有劲儿不是?”
英竹还想反驳,却听甄士隐开口:“两个孩子年纪都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他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去添什么乱?你就跟我留在姑苏,跑去京城做什么?你担心两个孩子被人照顾得不精心,怎么不担心一下我这个糟老头子?”
封氏张了张嘴,到底没有在说什么。
英莲与英竹对视一眼,下意识松了口气。
英莲本来还担心一年后还要回来参加科举,浪费来回在路上的时间。没想到这时候朝廷再次颁布了一道圣旨——
只要实在女学读书的学生,不论籍贯在什么地方,可以在京城直接报名科举。
这道圣旨传开之后,英莲连最后一点儿犹豫也没了。
……
英莲姐弟来到京城之后,便去拜访了林如海一家。
在林家做客几天后,英竹直接进了国子监,而英莲则去了第二所女学,与傅秋芳做同学。
英莲的到来对傅秋芳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毕竟的以前就只有他一个学生,而现在终于有了第二个学生,傅秋芳的孤独感至少没有那么重了。
而且全校的老师也有了第二个可以关注的对象,也算为傅秋芳分担了压力。
但最关键的还是,英莲在上课的时候展现出现的聪慧与只是储备,让傅秋芳看到了希望。
两人虽然经历不同,年龄不同,但目的相同,学习进度相似,一起打气一起努力,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朋友。
学校的老师看着两位学生拼命学习的劲儿,又是欣慰又是高兴,但除了在两人的学习与生活使劲儿,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好在,这两个学生将自己照顾得非常好。
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同样考中了秀才的女性考生,她们也虽然没有英莲与傅秋芳两人努力,对考中进士的想法也没有那么坚定,但她们对学习的态度还是非常端正的。
……
女学步入正轨后,林柳又让人关注了一下那些离开皇宫的嫔妃的后续。进入寺庙的那些还算不错,自己有钱,身边也有照顾的人,生活虽然不算多姿多彩,但也悠闲恬静。
那些选择自己独居或是与好友住在一起的人,也很快有了自己的新生活。
反倒是那些回到娘家的前朝嫔妃,如林柳之前预料的那样,不少人都遇上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这些前朝的娘娘们一个个都是人精,又都提前被人提醒,所以将手中的财物捏得死紧,完全没给其他人可乘之机。
等到发现在娘家过不下去了,大部分还是选择了离开娘家。
有的去了寺庙,有的选择独居。
林柳想了想,干脆单独给她们在京城最大的佛寺福晋开辟了一个地方,专门安置这些女人。
既然是京城最大的寺庙,香火自然旺盛,那附近人来人往的,也没人敢大张旗鼓地对她们怎样。就算真的被人欺负了,只要喊一声,自然有人过来救人。
安全性绝对有保障。
等那片地方的房子真的盖好之后,不但那些独居在京城的前朝嫔妃们搬了过来,就连那些与好姐妹住在一起的,住在娘家的,甚至是住在寺庙里面的那些后宫嫔妃,竟然也都搬了下来——
前朝还在的时候,大家都是情敌,斗得你死我活的;可如今离开皇宫之后,才发现她们在宫里生活那么多年,有些人甚至在里面生活了半辈子,原本的情敌早已经变成了自己最熟悉的人。
一开始分开还不觉得,可时间久了才发现,长时间见不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她们不但没觉得高兴,反倒有些失落与惶恐。
如今有机会住在一起,自然全都搬了过来。
不只是这些没能进入女学当夫子的人,就连简惠贞等人得知此事后,也拿着礼物过来探望了大家,之后也时不时就过来与其他人说说话。
林柳得知此事后,倒是对此乐见其成,并未阻止他们来往。
不过一群或风华正茂,或风韵犹存的美人聚集在一起,难免会引来一些人的关注。
一开始当然是看稀奇,但时间久了,也难免出现那么一两对看对眼儿了的人。只是碍于女方身份,就算彼此有意,大多只能发乎情止乎礼,说说话聊聊天,再互相赠送一下礼物也就到了极限,更多的……
就算男方不介意娶前朝皇帝的妃嫔,他们也担心这样做会让当今皇上的生气不是?
这样的事情是好事,林柳得知此事后,并未介意,反倒小手一挥,打听过男方家中并无妻眷后,便直接给两人赐了婚。
这道圣旨一下,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这无异于向其他人传递了一个讯号,这些前朝皇帝的嫔妃们,是可以嫁人的。
于是不觊觎这些女子美色之人,便时常在附近晃悠,希望踩到狗屎运,得到其中一位的青睐。
但结果,当然是……
被人拿着扫帚打跑了。
“真是的,这些臭男人将我们当成什么人了?”
女人们忍不住开口抱怨,但对那对获得皇上赐婚的有情人还是祝福居多。
不少人甚至生出了几分羡慕。
尤其是在得知那位出嫁的女子婚后过得非常好,虽然婚后生活仍有有些或大或小的摩擦,但比起在宫里提心吊胆的日子可好太多的消息后,不少人都生出了再嫁的想法。
虽然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但能生出这样的想法,而不是想着从一而终,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
前朝嫔妃安置妥当之后,林柳才将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后宫之中。
后宫已经只剩下一些宫女太监与嬷嬷等下人了。
之前简惠贞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场景,到底还是让林柳生出几分警惕心。后宫养着这么多人,人多眼杂,谁也保不准其中有没有忠心于前朝皇室的人。
古代人讲究忠义仁孝,很多人都愚忠。
林柳既不想要养这么多下人来浪费粮食,也不想要将皇宫当做牢笼一样困住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当然,也更不想要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所以这些宫人,是肯定要送出去的。
年轻宫女不用说,直接放人回家嫁人也就是了,林柳没有将人留下伺候的意思,这些年轻宫女也不愿留在宫里蹉跎了年华。
那些年轻太监在犹豫之后,也都带着自己这些年攒下的悌己银子离开了皇宫出去闯荡。
虽然身体残缺,但到底年轻,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但那些老太监与老嬷嬷们,就有些为难的,不少人都给林柳磕头,说自己离开了皇宫就没有活路了。
老嬷嬷其实剩下的并不多,毕竟其中一大部分都被抽调出来,送到全国各地负责女性考生的考前检查了。但剩下的这部分,基本都是年纪太大,没办法四处奔波的老嬷嬷。
人肯定是要送走的,但她又不能真的将人送出去送死。
正在她纠结的时候,碧春开口道:“皇上其实不比太过为难,这些老太监老嬷嬷们大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其他人奴婢不了解,但孙嬷嬷的剪纸技术实在让人惊叹,奴婢早前还想跟着孙嬷嬷学呢。”
林柳一愣,旋即失笑:“若真如此,他们就算出宫也有着落了。”
这样的人才,她留在宫里没有用,但教到鹿岁手上,他定然可以让这些人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价值。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万二,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