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张毛皮换多少斤粮食都是惯例。
只是这粮食和毛皮的生意,林泉却不是很感兴趣,粮食体积太大,毛皮对他出手也麻烦,所以一路走过,林泉的兴致不高,直到他看到一个卖铁锅的摊子。
几个关外部落打扮的人,正拿着一块金子和一个卖铁锅的摊主讨价还价。
“五两,唉,你别要价太狠了,之前我们定时,你明明说四两,结果现在一来,你就擅自抬了一两,我们也没说什么,结果你现在还想再多要,你这是坐地起价嘛!”
摊主却丝毫不觉得自己加价有什么问题,反而把锅一盖,“我这锅从关内背来,本来就价高者得,你们爱买不买,还有其他人等着买呢!”
“你……六两,不能再多了。”
“算了,给你吧!”摊主这才松口。
旁边,林泉看得很震惊,一个铁锅在中原不过几百文,就算因为路途遥远,运到边关也不会超过一两银子,而这个摊主却上来就是五两黄金,这还真是血赚。
回到关内,林泉就去打听了一下铁锅的事。
原来关外虽然也有一些铁矿山,可由于缺少铁匠,铁锅并不能自产,但锅又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关外游牧民族需要的锅,都是从中原弄的。
可因为锅是铁的,中原王朝担心锅流到关外会被弄成兵器,所以一直限制铁锅流到关外的数量。
因此,在互市上铁锅的价格,比关内高几十倍不止,就这样,有时还买不到。
林泉摸着下巴,突然有了个想法。
草原上这么缺锅,他何不做锅的生意!
当然,这锅的生意也不能乱做,铁盐乃朝廷专营。
他以前在林记卖个削铅笔小刀还没人管他,可要大量地向草原卖铁锅,一旦爆出来,只怕几个将军都保不住他。
所以林泉在思忖一阵后决定,可以卖锅,但不可以卖铁锅。
可不卖铁锅,什么锅比较好呢?
林泉想了想,决定卖铜锅。
锅虽然有铜锅、铝锅、铁锅和陶瓷锅玻璃锅,可铁锅不行,陶瓷玻璃易碎,游牧民族时常迁移,携带不方便,所以能好用的,就是铜锅和铝锅。
林泉本来更中意铝锅,毕竟现代铝锅更普及更便宜,可铝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得到工业时代才能炼出,而且铝不易腐蚀,放在干燥地方能存几千年,万一那些部落用着铝锅觉得太好,弄个陪葬,几千年后被挖出,那绝对是震惊考古界,所以哪怕铝锅既好用又便宜,林泉也不得不忍痛否定,最终选择铜锅。
现代铜锅虽然比铝锅贵一些,好在也不算贵多少,倒也算划算。
想好之后,林泉就去找了行将军,说了一下自己打算做铜锅生意。
谁想到行将军一听,震惊地差点打了茶盏,“你要卖铜锅?那么贵重的铜锅你卖到关外?”
林泉这才恍然想起一件事,在古代,铜除了打铜器,还是用来造铜钱的。
而且同重量的铜,打出的铜器还比造出的铜钱价格更高。
林泉想起现代曾有一个热搜让大众笑了很久,一男子欲造□□,结果花了20万造出17万的□□。
可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同样的事其实古人干了几千年。
古代造铜钱,一贯铜钱大约需要六公斤铜,而这铜,如果打成铜器,则可以卖到两到三贯。
所以这就导致,朝廷每次发行铜钱,百姓拿到手中第一反应不是花,而是找铜匠打成铜器进行变卖,从而导致“钱荒”。
朝廷不得不颁布重典不允许百姓私下用铜钱打器,可铜的熔点低,把铜钱熔化打成铜器实在太简单了,百姓在自己家中都能弄,所以压根无法禁止。
这就导致“钱荒”越来越严重,市面上无“钱”可用,弄得许多朝代不得不再增加其他货币,例如唐朝,实行钱帛通行。
也就是除了铜钱外,帛也是货币。
在唐朝,如果有人吃完饭,从怀里掏出一匹布付账,这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因为人家给的不是布,而是钱。
甚至连白居易的诗句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红绡,就是帛的一种,所以人家公子哥送的布不是给姑娘做衣裳的,是给姑娘花的。
因此,铜在古代,无论是铜钱还是铜器,都是极贵重的。
因此一听林泉要卖铜锅,行将军很是震惊。
林泉也后知后觉想到这事,不过这事对他来说无所谓,现代由于铜进口,铜价已经很低,铜锅比铁锅虽然贵些,但也不是很多,而铜锅一旦拿到古代,却能比铁锅贵太多,反而更划算。
林泉就和行将军说了一声,从行将军手中讨了个批条,然后回到现代,从网上搜了搜铜锅,最后选定了网上比较流行的一种烧木炭的火锅铜锅,这种铜锅既可以当锅做饭,还可以煮火锅,比较符合游牧民族习惯,而且价格也不贵。
选好锅后,林泉就下了订单,开始了古代卖锅大业。
从此,除了小楼,林泉又有了一个不小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