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能不能在他的山寨里安排内应呢?到时候大门一开……】
~~~~~~~~~~~~~~~~~
梁玉这厢想得很好,袁樵那一边正与他想到了一处。梁玉只有一个美娘算是最能全面解说情况的,袁樵的人力资源就要好得多。他在流人里转了一圈,便搜到了几个在楣州住了二十余年的流人。
这些人才分得了土地,心情是愉悦的,看袁樵不像个短命的样子,也乐于为他效力。这些人在楣州二十余年,老家的家业估摸着已经被人侵占了,便看重眼下的产业。袁樵给了他们许诺,只要安份守法,就是楣州的良民。反正不良的他都已经法办完了,张、毕二人只等开了春,大军开到,连着杨仕达的案子一块儿最终定罪,该杀就杀。
眼前几人一个是受了堂兄犯案的牵连被发配的丁汉、一个是亲爹被人杀了但是私了的钟九、第三个是被大户欺负了投了匿名书告人家的李杰。【1】
钟九的木工手艺不错,是在州府里备了案的,所以杨仕达纵然想将人弄到寨子里,最终也没能得手。李杰、丁汉都是读过书,可惜到了楣州这里需要他们文化的时候并不多,杨仕达倒是对有知识的人挺看重,两人胆子都不大,又觉得杨仕达居然某做蛮夷,并不肯上山,又不敢轻易得罪杨仕达,就糊弄着,一半山上,一半山下的跑着。
三人都对杨仕达新修的山寨有些了解。
袁樵对三人道:“欲使楣县长治久安,便不能政出多门,不能纵容豪强。我欲一改风气,还请三位助我。”
三人都说:“唯郎君之命是从。”
袁樵给三人分发了纸笔,请三人请山寨的情况写下来。其中钟九木匠出身,画图画得最好,又懂机巧,他的图纸最有价值。袁樵又请三人相助,绘制地图,又问杨仕达手下有什么样的人物。
说到这个,李杰、丁汉的用处便出来了。李杰道:“杨仕达兄弟四人,他居长,下面有三个弟弟。他有子七人,他的二弟仕新有子五人,三弟仕远亦有子五人,四弟仕广尚未婚配。杨氏子弟都些些枪棒武艺,不甚读书。手下又有些凶悍之途,寨中常年有五百壮士的卫队守卫巡逻。有三个悍匪甘做爪牙,一个是原本楣州杨氏的旧部曲,一个是他招来的游侠,还有一个他家生奴婢……”
丁汉道:“李兄说的是武,杨仕达手下文士不多,只有一个苏征。”
袁樵更重视苏征,问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丁汉有些惋惜地道:“他倒有些才学,小人自认不及。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呀!”
袁樵道:“丁翁试举一事言之。”
丁汉道:“苏征曾劝杨仕达,不要居于山下,子弟也不可到山下享乐,他们兄弟四人,绝不可同时下山,寨中须有年长者留守。又说,杨仕达现在向朝廷求土司不妥,不若徐徐图之。对了,他曾对杨仕达说,若要向朝廷求土司,先将匪寨的墙再垒高三尺,粮食再多屯一倍,壮丁都要操练不能只练五百。”
袁樵肚里吃了一惊:“则他究竟有多少粮草?墙高几许?有私兵多少?”
三人都摇头:“这便不知了。”
袁樵道:“这个苏征又是个什么来历?”
三人都迟疑了,又缓缓摇头。钟九道:“我曾给他造过一套家具,听他说过几句,怀才不遇之类。”
“怀才不遇?他是哪里人?”
“不知道。”
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师从何人也不知道,以前的经历统统不知道。只知道是个四十岁上下的文士,本事是有一些的。
“做活的时候,常见他拎一壶酒,爬到屋顶上对着月亮一边喝一边叹气。倒与咱们王司马的做派有些像。”钟九说完又自悔失言,畏惧地瞥着袁樵。
袁樵并没有因他将苏征与王司马并列而生气,只是问:“这个苏征可有反正之心?”
三人都道:“说不好。”
袁樵道:“他会下山来吗?”
丁汉道:“不常下来,偶尔吧,一月能有一回。下来看看城里有没有商人带来新书,又或者听一听外面的消息。”
“每月初几下山?”
“这就说不好了。”
袁樵问道:“他下山来住在哪里,会见什么人?会找你们吗?”
丁汉道:“我们劝他不要在寨里住,他也不听,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不怎么见啦。他来便住在杨土……杨仕达的家里。”
袁樵又问了一些杨仕达家中的情况,尤其是他们兄弟是否有不和。三人都说:“他们三人并未分家,十分和睦。”
袁樵不由惋惜,这离间计看来是行不通了的。最后问道:“原本楣州的土司杨氏,与杨仕达可有联系?”
李杰道:“有一些,杨家人曾到过山寨小住了几天,后来就都是信使往来了。那一回是他们联了宗,杨家故地重游而已。当时老土司已经过世了,长子也死,来的是当家的次子,看起来很精明的一个人。”
袁樵道:“这些我都知道了,三位且回家,若想起什么与杨仕达有关的事情要及时来报,不要告知他人。有人问起,就说,我问的是流人的事情。年后我会继续整顿流人,劝课农桑。”
三人猜他或许要动一动杨仕达,走了几步又陆续回来,劝他道:“郎君年轻,我等罪人倚老卖老想劝郎君一句——杨仕达势力很大,您若要惩治他,还要有万全的准备才好,不可轻举妄动呀。”
袁樵笑道:“搬了新家,不要打听一下街坊邻居是什么样的人吗?我要做什么了吗?”
三人都是经过风雨的人,对他的话并不肯全信,却也知道这话不能外传,心里又蒙上了一层不安的阴影。回家之后,连妻儿也不曾提及此事,只照着袁樵说的“年后要管耕种的事情”告诉别人。暗中却又如梁玉一般,思忖着藏身之处、后退之路,心里祈祷着杨仕达一定不要发觉异状,顶好叫朝廷一击而中,解决了这个恶霸才好。
~~~~~~~~~~~~~~~~~~
杨仕达并不曾发觉楣州有人在针对他,或者说,楣州一直有人想针对他,但是都对他构不成威胁。
快过年了,杨仕达按照往年的惯例,在山寨里准备了酒席,与家人、亲信连日庆祝。只要不是遇上丧事,这个时候他的酒席能连着吃上小一个月,从年前吃到年后。从山下找上来各种耍百杂的班子,说书讲故事的人。杨仕达不爱读书,却知道读书有好处,因而对读书人颇有几分敬意。
苏征就是他最得意、最终留下来的一个“军师”。
苏征一身白袍,不像杨仕达身上那样的不伦不类,他从头到脚都是很正经的读书人的装束,披一件皮裘,四十来岁年纪,几绺长须,长着一张鸭蛋脸,眉眼间有一股淡淡的凉意。山寨里的热闹也感染不到他,热情的少女也温暖不了他。他不好女色,当然也不好男色,盖因这些男女既不能与他论天下大势也不能与他讲诗词歌赋。好生憋闷!
杨仕达看他还是一副不入俗世的样子,对长子道:“大郎,给你先生劝酒!”
苏征摆摆手:“杨公,我还是觉得此事不妥。”
这些日子以来,苏征一直反对杨仕达走梁玉的路子去弄个土司当。但是做个朝廷认证的真土司是杨家三代以来定下的策略,杨仕达也认为可行,并不想更改。裙带能行就裙带!姓都是假的、祖宗都改了,还会在乎别的吗?杨仕达道:“她都已经答应了,信也送了。我给她的管家钱,问过了,是真的送了信去京城了。驿站那里也说,确实往京城发了信了。”
苏征道:“杨公,那可是杀了‘四凶’的人呀,一股侠气,怎么可能……”
杨仕达一摊手:“礼她也收了,信也写了。”
苏征心中不安,道:“杨公,不若我下山一趟,亲自看上一看,如何?”
“嗐,你道她好见么?上回叫你同去,你偏怄气说不去,”杨仕达似真似假报怨一句,马上转了回来,“好好好,我来想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1】第二、第三个人的罪,都是真的流放两千里的条款。即,如果祖父母、父母、丈夫被人打死了,子孙、妻子收钱私了,不好意思,流放两千里没商量。如果匿名投书或者用假名、别人的名字投匿名信状告别人的罪过,一旦被发现,不管被告的那个人是什么罪,反正这两千里是你的了。
第一百章了,写个佳人。
ps:县公很惨的,脑子越清楚越痛苦。他妈是尊长,他是卑幼。但凡沾上这一条,不死也要脱层皮。风格请参照之前贤妃第一个大嫂,以及上面写的私了。宗法礼法,就是这个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