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工部尚书在那派人中地位超然。
见他终于耐不住了,天顺帝反而心神一定,抬抬手道:“虞爱卿请讲。”
“谢陛下。”
虞明博又行一礼,这才转身看向贺林轩。
飞快地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眼,发现对方的神色和之前面对禄郡王时一般无二,虞明博深感被冒犯,不由心生恼意。
不过,论笑面迎人,他自认不会输给贺林轩。
当下笑道:“贺大人初涉朝堂恐怕不知,工部自有工部的运作之法,并非大人想当然的那般。若只是拿了钱,等到某个时间付出去就了事了,什么也不用做的话,岂非是越权,抢了户部的差事?”
他却不知贺林轩将他眼底的轻慢和傲慢尽收眼底,心念一转就有了应对之策。
听他嘲讽自己,贺林轩非但不恼,反而行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末学礼,道:“虞大人说的在理,贺某人一向浅薄,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闻言,虞明博暗自撇了撇嘴,口中谦道:“赐教不敢当。为陛下效命,这都是应当应分的。”
“就拿陈太君的观景园林来说。自去岁领了银子,工部便开始着手在各处采买,忙得不可开交。虽还未动工,但那七万两已经花出去七七八八。贺大人想要索回全款,可真是给本官出难题了。”
“这……”
贺林轩险些笑出来,但表面上,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来,口中含糊其辞。
虞明博只当他被自己问住了,心底冷笑三声,暗忖道:一个卑贱商户有些胡搅蛮缠的心机,又懂什么朝政国事?披上官袍就敢夸夸其谈,真是不知所谓!
他脸上的笑意加深,正要再说什么,却听贺林轩问道:“如此说来,拨给江南的堤坝建费、修缮行宫和陵寝的款项,也都是这个情形了?”
虞明博怔了一下,有些意外他会这么问。
不过,这些正是他之后要说的,见贺林轩收了笑容一副为难的样子,便点头笑道:“不错。”
“这就好办了,哈哈!”
贺林轩忽然以拳击掌,朗声笑道:“我还以为工部就是一群光吃肉不吐骨头的饭桶,没想到是我误会了!”
他用力拍着虞明博的肩膀,十分亲热地说:“虞大人千万别见怪。你也知道,本官出身市井,比不得你们这样的饱学之士,看问题自然只能看到表面了。”
虞明博暗暗捏紧拳头,拼命控制踹开这个混账的冲动。
贺林轩好似没感觉他的不快,贬低完自己,又使劲夸他书读的多就是明事理,这份见识胆略是自己拍马不能及的。
末了,他道:“既然工部把钱都花出去了,本官当然也不能不讲道理,问你拿银子啊。”
“贺大人明白就好——”
虞明博松了一口气,但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被贺林轩的下一句彻底噎住了。
只听贺林轩说:“那就请虞大人把工部买好的东西,交给户部核查吧。”
“……贺大人的意思是?”
虞明博愕然,心里涌起不好的预感。
贺林轩喜滋滋地说:“虞大人不是说钱拿去买了东西吗?这些东西不也是宝贝嘛!”
“给陈太君和齐王用的东西肯定值钱啊!还是虞大人贴心。那些金的银的,就算不能转手卖了,融了还能用。再不济,也能放到国库里充充场面。不是我说,就现在这库房,本官都不好意思走进去。”
“可是——”
虞明博心知不妙,当场便要驳回,但比嘴皮子功夫他能快过身经百战的贺尚书?
贺林轩抢白道:“我知道这么盘点工作量极大,多谢虞大人替户部操心了。不过,为陛下办事,哪敢怕辛苦。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哦,对了,修建堤坝用的东西,还是放在河道边上,不用费那闲工夫挪地方了。本官这就派人过去核算,一定在半个月之内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的。
虞大人,你放一万个心。
贺某以前就是个粗鄙的生意人,虽然书读的不多,狗屁不通。但什么东西值多少钱,那肯定错不了!
一定把账目给你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哦,要是虞大人能提供账目那就再好不过了,还能给户部省不少功夫呢。”
虞明博:“……”
看到笑容渐渐消失在他脸上,贺林轩不吝夸赞,口中连道:“难得遇到像虞大人这么明事理的好人,如此配合本官的工作。”
“等户部核算完,剩下还欠多少钱,本官再给你一个明细。虞大人按规矩给就行。哎呀,要是大家都像你这样高风亮节,把百姓放在心田里,本官还犯什么愁呢?”
说着,他根本没有给虞明博开口的机会,转身对皇帝就是一躬身。
“恭喜陛下。得如此良臣辅佐,何愁国家不泰,百姓不宁?您真应该夸一夸虞大人才是!”
天顺帝放下遮在嘴边的袖子——工部尚书变脸的模样百年难得一见,他刚刚都没忍住笑了——满面欣慰道:“贺卿所言甚是。有虞爱卿这样的栋梁之材为朕分忧,朕心甚安,当得盛赞!”
“……”
圣谕在前,这么一个高帽扣在脑袋上,虞明博脱都脱不下来。
僵硬了一瞬,他当即笑着行礼,感动莫名道:“多谢陛下,臣定当尽忠职守,方不负陛下圣恩!”
何谚见机立刻扬声起哄:“恭喜陛下喜得良臣!”
百官纷纷反应过来,道喜声一片,惹得皇帝龙心大悦,朗笑出声。
这日早朝,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到了御书房议事时,天顺帝才终于忍不住真心笑出来,手指点着贺林轩说:“你啊,你啊。这下,恐怕连安平侯都恨不得咬你一口了!”
想到虞明博退朝时铁青的脸色,众人都乐得不行。
连一向老成持重的秦尚书都忍不住抚须笑道:“早听我阿父说起林轩的“君子动口不动手”论,今日看来,林轩对付伪君子也很有一套章法啊。”
“哦?”
天顺帝他们却都是第一次听说,饶有兴致地催秦尚书说仔细些,后者自无不允,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