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只是九岁的年纪,可她自幼成熟,该懂的事情她都懂。
等天亮了,一定要好好告诉爹爹娘亲提防那一家子,倘若他们真有害人之心,自己也可提前预防。至于亲事,更要好好掂量,自己长的这么美,肯定也能像娘亲一样,找到爹爹这么好的夫婿。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暂且不用操心。
顾家这边,左边厢房里,吴氏翻来覆去睡不着,大郎顾勇被窸窣的声音吵醒,“怎么还不睡”,揉揉眼睛,打个呵欠,半眯缝着眼睛,看向妻子。
“大郎,三弟吃药读书花销不少,二弟家还有大宝这个儿子,咱们家就两个闺女,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吴氏满面愁苦。
“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三弟花的钱是公中的,又不用咱们补贴,大宝自有二弟夫妻操心,女儿更贴心,你看咱们孩子多懂事。你到底在愁什么?”顾勇半靠床头,看着她。
“公中的钱,不就是咱们的钱?大头都给了娘家用,咱们手里有几个铜板?”吴氏剜了他一眼,“以前吧,三弟读书好,有希望,可是现在你看看,就是个病秧子,花销多大啊,这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要不,让三弟退学吧,家里的负担也少一些。”
顾勇急了,语气生硬:“那是我亲弟弟,砸锅卖铁我都要供他读书。他才十岁,谁家的孩子不读书,你竟然让他退学。咱们是一家人,这事你不必再提。”说完转过身躺下,不再搭理她。
吴氏撇撇嘴,瞪了他一眼。种地的就是憨,看人家三郎多有心眼,从小读书,养尊处优,一点也不像个乡下泥腿子。
自己没儿子,丈夫又靠不上,婆婆更是偏心,至于公爹,小儿子大孙子,老人的命根子,平时看着一碗水端平,背地里肯定向着三郎。是该好好琢磨一下,吴氏计上心来。
天蒙蒙亮,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不断传来,苗氏出来烧水洗漱。看到大嫂笑眯眯的看着她,还贴心的在脸盆里给她添了热水。她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大嫂今日格外热情。
“弟妹”,吴氏拉着她来到柴房,压低声音,又是那一套说辞,“三弟读书吃药,花销颇大,大宝是咱们家唯一的孙子,以后的东西都是他的。可是现在这钱都让三弟花了,大宝长大后娶妻生子怎么办?”
她接着凑近苗氏耳畔,“你回去也和二弟商量一下,咱们坚持让三弟退学,爹娘肯定会同意的。退学了,这钱都是大宝的。”
苗氏气的跳脚,大嫂这是把自己当成傻子!她没好气的回道:“我们大宝说了,等他长大后孝顺三弟。再说,总眼馋着家里这些钱,能有多少出息?男子汉大丈夫,他能养活自己。作为嫂嫂,三郎如同我半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厚此薄彼的道理。”
吴氏翻个白眼,你可没那么大的儿子。
许是昨晚受了刺激,苗氏现在看着顾驰特别顺眼,比自己那个混小子强多了。
三郎小时读书识字,勤快懂事。大宝呢,整天吃喝玩乐,她是越看越不顺眼。既然老顾家能出现三弟这样的人才,说明大宝就有机会。她准备把大宝按照顾驰那样教育,顾家的大孙子,怎能拿不出手?
还在睡梦中的大宝,打个喷嚏,揉揉鼻子,继续入睡。他要是知道自己亲娘的想法,真的是冤枉啊!吃喝玩乐,第一项吃就不符合,从小到大,肉都没吃过几次;喝,自己喝啥了?玩乐,村里的小孩儿不都是这样吗?玩玩泥巴上上树。
这边,起床的顾母,看到两个儿媳偷摸的说话,还未到跟前,听到二媳妇那番话,她就知道,准是大媳妇又找事了。
娶妻当娶贤,大媳妇还是姑娘时勤劳能干,没想到进了顾家,捻酸挑事,闹不消停。刚进门时,面对她的刻薄话,顾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后来苗氏进门,三郎生病,她更加闹腾。
虽说儿媳进了家,一辈子操劳,作为婆婆,不应过分苛责。可有些人啊,给脸不要脸,既如此,这脸就不给了。
顾家的饭餐都是由顾母分配,她先给顾驰沏个鸡蛋茶,洒点糖,这可是稀罕物,一斤就要二十文,放在锅里温热,听到他起床的动静,给他送过去。
然后煮了地瓜粥,从墙角的粗陶坛里舀出一勺腌制好的辣白菜,滴几滴香油,搅拌一下,酸辣中掺着醇香。灶台的火取出熄灭,铁锅中的地瓜粥还在咕嘟冒泡,浓稠香甜,锅边一圈金灿的锅巴,甘甜焦脆,顾母细心撕下来,留给大丫她们当零嘴。
又一轮鸡鸣声响起,其他人起床了。
她先给老伴和孩子们盛了饭,满尖稠密,然后是儿媳,这次苗氏表现的不错,多给她一些,至于吴氏,顾母黑着脸,手一抖,大半勺子落在盆里,给她舀了半碗。最后才是自己儿子,盆里剩下的,都是他们两个的。
吴氏看着碗中的清汤寡水,心里啐了一口,拿起竹篮里的玉米饼泡在碗中,呼噜几下,见了底,抬眼看了看二丫那边,作势要喂二丫吃饭,自己倒是偷摸吃了不少,这才打个嗝,摸着翘起的肚皮,心满意足。
二丫嘟着嘴,有个爱和女儿抢饭吃的娘亲,啥时候能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