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常年不开口说话,李瑾的嗓音十分沙哑,尽管声音有些难听,听到的两个人却格外欣喜。
小时候的事都还记得,瑾哥儿这是彻底好了哩。
梅枝笑道:“我知道瑾哥儿打小就聪明,记忆力竟也这么好,快别说话了,好好休养一下。”
梅枝是个爽朗的性子,她才出去转一圈,竹溪村的人都知道瑾哥儿醒来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往石头上一撞竟然又把脑袋给撞好了,早知道早让他撞一撞,琬姐儿这些年可不容易。
不少人拉着她问,“真好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难免感叹一句,“好了就好,前天听到哭声我还以为瑾哥儿差点没了呢,这心里一直不是滋味,他们姐弟俩不容易。”
“瑾哥儿长的俊,这一好,肯定有不少人家愿意娶他,苦日子算是到头了。”
不过小哥儿没有女人好生养,一般农家人更愿意让儿子娶个能为家里开枝散叶的媳妇,小哥儿自然没那么抢手,有不少小哥儿嫁不到好人家,最后只能随随便便嫁了。
当然也有嫁的好的,隔壁村的王小猫因为长的好看就嫁给了猎户的儿子,在他们看来,瑾哥儿可比王小猫好看多了,肯定能嫁个更好的。
“是哩,十里八乡还真没有像瑾哥儿这么俊的小哥儿。”
李瑾可不知道,他醒来的事已经瞬间席卷了整个竹溪村。趁李琬做饭的空挡,李瑾下了床,在床上躺了四五天,一下来,浑身酸软的厉害,好在他只是磕了一下脑袋,身体并没有大碍。之前之所以会起热,也只是因为淋了雨。
大概是饿狠了,胃有些痉挛,李瑾忍着疼痛,走出了茅草屋。
李瑾这才发现,主屋一共有三间房子,他住的那间在最东侧,主屋右侧还有一间小茅草屋,他姐姐李琬正在里面烧火做饭,这间正是李家的厨房,因为刚被李琬收拾过,还算干净。
厨房里同样一眼就能望到头,灶台旁有个大水缸,方木桌上有一小袋稻米,两个带着缺口的瓷碗,东西少的可怜。
李瑾昏睡的这几天,她每天就吃两小碗几乎看不到米粒的稀汤。此时,她却抓了一大把稻米丢到了锅里。
见李瑾走了进来,她连忙擦了擦额前的汗珠,“这里热,你快进屋等着。”
“我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弟弟这么贴心,李琬心底自然觉得欢喜,“你才刚醒,帮什么忙,快进屋吧,等会儿就可以吃了。”
李瑾被李琬赶出了厨房,这才有闲心四处打量一下,茅草屋前面还带着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绿意盎然,种了点黄瓜和其他几样能生吃的菜,这是李琬怕饿着他,特意给他种的,让他饿了就吃点填填肚子。
倒便宜了现在的李瑾,他也不客气,直接摘了两根黄瓜。
李琬瞄到后忍不住笑弯了眼。
李瑾洗了洗将其中一根拿给了李琬,“姐你也吃。”
“好,阿姐也吃,我们瑾哥儿真是长大了。”
李琬拿着手里的黄瓜,只觉得有千金重,天知道她盼这一天盼了多久,好在苍天有眼,瑾哥儿终于好了!
稀饭很快就熬好了。
两个碗,一个全是稀汤,一个全是米粒。李琬端起稀汤喝了一口,招呼着李瑾,“傻愣着干嘛,快吃呀。”
李瑾心底十分不是滋味。
等养好身体,他得想个法子赚点钱才行,必须让姐姐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半天时间,小茅草屋里很是热闹,跟李琬关系好的几个人都来了,手里还拿着东西,二虎他媳妇还带了几个鸡蛋来,说是让瑾哥儿补补身体。
李琬感激不已。
来的人都不错眼的盯着李瑾看,见他果真好了,觉得又欢喜又新奇。
*
农家人缺少娱乐,忙完农活,各家的嫂子大娘就喜欢坐在树下乘凉,茂密的大树遮天蔽日,小风悠悠吹着,将夏季的燥热吹散不少,她们边乘凉边拉家常,好不愉快。
李瑾的奶奶李老太出来洗衣服时,隐隐听到了一句,瑾哥儿咋咋咋,因为离的远她听的并不真切,前两天倒是听说李琬一直在那个小孽障跟前守着,连夫家都不回了,就没见过她这样不着家的女人!
说出去都丢他们老李家的脸。
见大家都在谈论瑾哥儿,以为李瑾终于熬不住,没了。李老太胸口那团浊气散去不少,整个人都爽利了起来,她今年不过五十几岁身体还很硬朗,走起路来虎虎生威。
看到李老太得意的眼神,张大娘的目光变得那叫个意味深长,只怕这老不死的还不知道她孙子已经恢复了正常吧?不然她能笑的出来?
张大娘热情地打了声招呼,“哎呀,李家嫂子出来洗衣服呀?这下你们家可是有好事喽。”
她们俩家离的近,平日里可没少听李老太咒瑾哥儿。一想到瑾哥儿能醒来肯定给她能添不少堵她就觉得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