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讲史(1 / 2)

他们哪里知道,今日李承道一进大殿就已经打定主意了,多说不如少说,不懂的坚决不说,逮住了机会就一通瞎说,什么经筵不经筵,德行不德行的,无论哪个年代都是拳头即真理,刀枪即正义,自己手中有兵,还怕你们这些文官扎刺不成?何况说起经史子集,他是一窍不通,除了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蔫¨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也背不出几句,斗文学不行,以自己两世为人的经验,侃大山总行吧?

因此,此时李承道一身亮银盔甲,显得英俊不凡,双脚不丁不八屹立当地,双目似阖不阖,神情沉静如水,要是配把大胡子,冷不丁一瞧还以为谁把庙中四大金刚的塑像给抬了来。

武德皇帝登殿升座,百官三拜九叩后,带刀侍卫将讲案抬到李渊的龙案前,高力达传旨开讲,伦文德和杨玉和乃是钦命的经验展讲官,两人都是文官中公认的才子。因为说起来这是大唐首开经筵,作为讲官倒没有长篇大论,只是讲了讲帝王以百官为师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意义,就微笑着退到一边,把战场交给了文武百官。

第一位站出来的是新任工部尚书老臣杨守正,一上来就讲起四书五经,他的这番话是早就拟好的,说起来引经据典、抑扬顿挫,说到妙处众文臣心花怒放赞不绝口,瞪大了牛眼等着看打仗的众武将却哈欠连天,连李承道也是听得一头雾水,两眼发直。

好不容易杨守正的劝睡轰炸停止了,又上来一个老才子王金鍪,王金鏊曾连中解元、会元、探花,差一点点儿就连中三元,学问自然是没得说的。

王老先生又将余勇追穷寇,一篇早已经准备了几天几宿的锦绣文章,滔滔不绝地背出来,这一番精彩的背诵,听得文官神采奕奕,武将则是倦意顿生。

李承道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这些酸儒,满口的之乎者也,谈的都是道德文章,少有联系实际的东西,还是***说的对,理论联系实际嘛,人家孔老夫子当年面对的世界格局、势力分布与今天大不相同,如此这般生搬硬套,有什么意义?看来这所谓的经筵,也是无聊至极,正是难为了那些开设经筵的帝王了

,这百十来年是怎么忍受的?

王老夫子终于说完了,在慷慨激昂的陈词中,赢得文官一片倾慕的眼神后,趾高气扬的全身而退,而这时,李希阳又赤膊上阵了,这李希阳虽说是朝中内阁学士,可是据说此人与大唐皇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关系,按照辈分的话,李承道也要喊他一声叔叔的。

这李希阳一向洁身自好,不站队,不入党,历来是讲求安全第一,自成一派,此人虽说不是李世民一党,但是却对李承道无甚好感。

原因就是李希阳原本与当年的天子门生赵胜泰关系甚佳,李希阳贪慕赵胜泰的万贯家财,而赵胜泰也需要一个明面上的政治伙伴,恰巧李希阳育有一女,两人便定了娃娃亲,期望着将来永结同好。

可是谁知道,这赵胜泰得罪了李承道,最后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李希阳看着到手的富贵亲家被李承道搅黄了,自然而然地迁怒于眼前这个长相英俊的少年亲王了。

何况李承道的改革,深深触及了李希阳原本的关系网和利益网,种种原因掺和在一起,这老头更觉得李承道可恶至极。

李希阳早就打定主意,趁着今天文武百官齐聚经筵,自己便要好好打压打压这位少年得志的亲王,李希阳冷冷地瞧了眼昂然挺立、目不斜视的李承道,两把疏朗的眉毛一拧,朗声说道“方才杨大人、王大人说了四书五经、圣人之道,这经讲完了,臣便来讲讲史。”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