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三人回到兴化坊之后,李孝孙拜见了李守的老娘,送了礼物后便回去了,李守则待在家里看家仆布置这个布置那个。
还有不少新买的下人被领到王静依那里接受面试和训话,整个李府的人气忽然旺了起来。
李守却变得清闲了,他坐在书房里开始思考问题。
现在自己已经有爵位在身,等正式的任命下来后就可以在禁军上班,但官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自己还非常陌生,将来面对杨国忠、太子和皇帝冲突的时候如何应对也是个问题。
至于李岘那边,他对自己一家相助甚多,但目前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李守感觉心中颇为惭愧,说到底还是自己在朝中势单力薄的缘故,甚至都不如魏寒的老爹有实力。
正胡思乱想间,小业忽然过来禀报。
“公子!府门外面有位姓张的公子找你。”
“姓张的公子?”李守有些纳闷,“叫张什么?”
“好像是张韦,字好古!”小业挠了挠头。
“张好古?连升三级?”李守吃了一惊。
随即他又醒悟过来,张好古连升三级说的是明朝的某个人,还是单口相声里的一个故事,现在是唐朝,两者根本不搭边。
“那就请进来吧!”李守吩咐道。
功夫不大,一名身穿灰袍头戴黑幞的男子便出现在李守面前。
“哎呀!张兄,原来是你!”李守见到对方后终于有了印象,此人正是自己在易县参加诗会的时候,负责执笔的那名张姓男子。
“西河郡公别来无恙?”张韦对李守笑着拱了拱手。
“哈哈,张兄客气啦!来来,快坐!”李守急忙招呼,然后让小业泡一壶好茶端上来。
“当日在易县与李兄萍水相逢,张某便觉得公子贵气逼人,没想到在下刚来长安没多久,公子的事迹便传的尽人皆知,这才意识到原来新晋的西河郡公就是您呐!”张韦坐下后开始解释。
“我也没想到居然会在长安城见到张兄,实在有些意外,不过也是喜事一桩!”李守笑了笑,随即问道“张兄是来长安寻亲的?”
“非也非也!”张韦摇了摇头,“说来惭愧,张某来长安是准备参加科考的,虽然出门之前做了一些功课,但有些事情还是始料未及,一来没想到路上会遇到窃贼,致使我那可怜的盘缠被盗走大半;二是没料到长安居大不易,这里真是花钱如流水,要不是张某在太学里有几名好友,得他们资助,恐怕现在只能流落街头了!”
“原来如此!”李守有些明白了,这位不会是来打秋风的吧?
不过张韦留给他的印象不错,应该不是那种喜欢攀附或者赖着不走的人。
“张某现在窘迫无比、走投无路,刚好听闻西河郡公之事,所以便腆着脸上门,希望能在公子这借住些时日,张某虽一介书生,但算算账、帮着公子出出主意的事情还是能做的来的。”接下来张韦直接说明了来意。
“张兄客气了,出门在外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在不顺的时候想到我这,也算是看得起我这位朋友了,府里的客房刚好还空着几间,一会就安排你搬来住下,千万别客气!”李守大方地承诺道。
“西河郡公果然大方!张韦在此多谢了!”张韦急忙起身施礼。
李守摆了摆手表示没什么。
“小弟在来之前,从太学那边听到不少消息,这次来找西河郡公,也是想问问您是不是在琢磨怎么帮助前京兆尹梁国公李岘的事情呢?”
看到李守如此慷慨,张韦也放下心来,两人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后他开始主动攀谈起来。
“嗯?”李守闻言一惊,这位张好古目光好犀利!
“不错!叔叔对我家有恩,这次他遭受不公,我们也感到很难过,想帮他却又使不上力气,心里正沮丧呢!”李守实话实说。
张韦点了点头“小弟虽然不才,但也不会白吃白住,对于梁国公的事情倒是有些小小的看法!”
“是嘛?”李守立刻来了兴趣,看来自己刚才如果把张韦拒之门外的话,对方是不会主动给自己出主意的。
现在自己表现出了诚意,对方自然也想展现自己的价值。
“实不相瞒,这件事存在很多内情。”张韦开始小声叙说起来,“从大的方面来说,梁国公的遭遇不过是各方势力斗争的结果罢了!西河郡公可知道现今的大唐,其实可以分为五大势力?”
“五大势力?”李守有些疑惑,“我只知道太子、杨国忠、安禄山,应该算是三个吧?其余两个我还真不了解。”
张韦闻言摇了摇头“剩下的两个才是最大的势力!一个便是当今圣上,另一个呢?”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便是太宗皇帝说过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里的水!”
李守闻言豁然开朗,没错,皇上才是朝廷中最大的那股势力,而老百姓却是全天下最大的势力。
“了解了这五大势力后,无论朝堂上如何风云激荡,天下如何变化也都能琢磨的清清楚楚,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您以后做起事来也才能思虑周祥!”张韦继续道。
“有些门道!”李守对这位张好古的观感不禁上升了一个台阶。
“如今天下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杨国忠身为大唐右相,不仅宫中有贵妃支援,朝内有官员阿附,就连地方上也有小人谄媚,似乎如日中天不可一世!难道这真是当今圣上老迈昏庸造成的吗?”张韦直言不讳地问道。
“非也!我们只要看看当今圣上的皇位是如何得来的就能明白,他当年是如何的叱咤风云!先是斗败韦氏外戚,后来又干掉太平公主,圣人从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脱颖而出,才有大唐几十年的开元盛世!这样的皇帝能任由杨国忠做大?”张韦拍了拍桌子。
“所以说到底,杨国忠的地位和势力不过是皇上牵制太子,制衡安禄山的工具罢了!”
“而太子呢,先是李林甫后是杨国忠,看起来似乎两任右相都跟他不对付。但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知道,这都是皇上牵制他的手段!只要杨国忠在且势力庞大,太子的地位便安然无恙。若是杨国忠倒台,朝廷又没有新的势力取代,那么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他们的心里都不会安稳!”
张韦继续分析。
李守心中有些大彻大悟,原来朝廷结构竟是这样的。
“您其实也算是太子的人,不知道西河郡公如何看待太子?”说到这里,张韦多问了一句。
“太子殿下为人大度,待人真诚,恪守礼节的同时又能做到孝义忠廉,将来必然是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李守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