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二甲榜中七人,五人张瑞都了解了详情。
只剩下严象、郑浑两人。
郑浑的名字张瑞见过,这人在《三国志·魏书》中出现过,与张瑞欣赏的名臣苏则同传,笔墨不如苏则丰富。
所以张瑞虽然印象不深,但却知道这人是魏国历代数十万官员中,最出色的几十人之一。
毕竟魏国长达数十年,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最终能青史留名的却就那么几个。
这绝对是一个人才,张瑞便开口问道“郑浑背景如何?”
赵云答道“郑浑字文公,河南尹开封县人,名儒郑众曾孙、名士郑泰之弟,去岁避董卓之难,自函谷关逃亡关中。”
听闻郑泰之名,张瑞暗叹可惜。
郑泰在去年干了一件大事,轰动一时,讨董联军诸侯都曾听闻其名。
去岁三月,郑泰联合名士何颙、荀攸共谋诛杀董卓,可惜事情泄露,导致何颙、荀攸被关押,而郑泰则出逃南阳,投奔了袁术。
张瑞不由感慨,如果出逃关中的是荀攸该多好。
这便是典型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郑浑虽然不如荀攸名望世人皆知,但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干才,被魏文帝布告天下,誉为天下楷模。而且为官清廉,清素在公,妻子不免於饥寒。
其担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兴陂遏,开稻田,顷亩岁增,税赋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事实上,这是一个比荀攸还要适合右将军府的官员,非常适合在右将军府治下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使农田产量随增,赋税连年提升。
最后张瑞问道“严象详情如何?”
“严象字文则,京兆长陵人,与敦煌太守赵歧为至交,少聪博,有胆智,兼资文武。”赵云答道。
张瑞侧目沉思,听这段形容,这可不是一个寻常人啊,关中另一位被评价为兼资文武的可是马超。
严象与马超都出身关中,同时,兼资文武,可马超闻名千古,而严象为什么却默默无闻?
事实上,兼资文武也是分有侧重点的。如马超,显然就是更偏重武事。而严象则更偏重文事,不然殿试也不会来参与文考。
历史上严象被荀彧举荐为督军、御史中丞,负责讨伐袁术。
适逢袁术病死,于是严象又拜为扬州刺史。
赫赫有名的大魏吴王孙权,就是被严象举荐为茂才,才走上了仕途之路。
若对手是孙权,严象也有机会像后来的扬州刺史刘馥一样,名垂青史。可惜严象面临的是当世小霸王孙策,建安五年,严象便被东吴所诛杀。
若严象同马超一样偏重武事,说不定还能与孙策大战一场,但严象却偏重文事,最终只能来不及施展便匆匆退场。
如严象这种文官,在后方担任郡县官员处理政务是没什么问题的,一定要让他们去平定孙策、麹义、公孙瓒、马超这种诸侯,就有些强人所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