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李敖大怒!
“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在京城劫持朝廷命官的马车?快派人过去接应!一举将这伙暴徒给我拿下。”
李敖身边的带出来的侍卫都上了马飞奔而去。
李敖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最为焦急的!担心自己女儿真的出了什么事情?
他们的结婚的仪仗队出现在京都的大街上,大家纷纷猜测究竟是京城那个大户人家在娶亲?
用闲人还真的没事做一直跟随仪仗队来到了偏僻一点客栈门口。
在客栈中李清将早就准备好的字给了渭城男人就换下了结婚用的所有行头走了。
“哇塞~小姐,没想到这个京城好热闹啊!”
小玥搀扶着李清走在京城最为繁华的长安大街上。
绚烂的阳光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龙仁国民众对于泱泱盛世景象的自得其乐。
行走着,身前身后是一张张或苍迈、或风雅、或清新、或世故的唐人脸庞,车马粼粼,人流如织,不远处隐隐传来商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偶尔还有一声马嘶长鸣。
李清自感犹如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禁不住停下脚步,眼望着血红的残阳,复杂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将来自己身处在这人群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小姐,打听到了李府就在前面那条街上。要不要给你雇一顶轿子抬你回府?”
李清看了一眼旁边的小玥目不暇接的望着热闹的大街,说“着急什么?好不容易到了京城我还想玩玩。快去给本小姐打听一下京都哪里最好玩?本小姐要玩够了再回府。”
李清随意坐在一个路边茶摊处喝着茶等待着的小玥的归来。邬霜还像往常一样站在身边警觉的观察着身边的动静。
茶摊上有两个书生间的谈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个书生将手中的册子随手丢在了烧茶水的火炉之中,另一个书生反应非常迅速的将火中的册子捡了出来。
“我说苏兄你这是做甚?这不是你花费了半个月写出来的文章吗?丢到火中烧了多可惜!”
“唉~老师总说我的文章一窍不通!这不我刚从老师哪里来。还是一样的结果!唉~我已经对做学问这件事已经失去了信心。”
从火中捡出册子的书生打开册子看了一眼接着说“这个文章啊!我前两天看了一些。个人以为已经写的非常的好了!怎么还遭到老师的批评?我都想不通了。”
“我知道我文章不行!多谢你一直在安慰我。”苏姓书生还沮丧的说。
李清听到这里大概理解书生的遭遇了。她来到那个书生的面前说“二位仁兄,小女子一生最喜欢看好文章了!刚听这位仁兄写了一篇好文章。不知小女子是否有幸可以拜读一下?”
这两个书生听到有异性慕名来拜读文章!而且还是一位出落的如此貌美的女子!
那个拿着册子的书生在征得苏姓书生的同意后将册子递给了李清。
李清接过册子随意的坐在两个书生的桌前开始入神的读起来了。
这是一篇类似于《滕王阁序》的文章。只是没有像《滕王阁序》中一样表露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单看文章景色描写,抒情,励志,到最后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怎么看都算是一篇上等的好文章!怎么会被老师批的一文不值呢?
“好文章!确实是一篇好文章!”
那个苏姓书生说“姑娘不是你说是好文章就是好文章的!我的老师就是看不上我的文章。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毕业了。”
李清像是想到他的老师为何总是看不上他的文章了?
她笑着对苏姓书生说“这位仁兄难道你的老师就没有告诉你的文章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吗?”
“这个倒真的没有!只给了四个字一窍不通!”
“那么你没有再继续问问具体哪里不通?”
“做学生的哪敢这样问啊!”苏姓书生看着怯懦的回答。
“小女子猜想这位仁兄应该和明思文师出同门吧!”
“对对对!每次老师都会那我们与明郎做比较。很是让我们这些不如的学生受伤啊!”
“那就好办了!小女子正好与明郎有点私交!不然我托福明思文帮你问问你的文章究竟差在什么地方?”
“真的可以吗?”苏姓书生仿佛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