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战指导上看,宋军移师幽州,仅是一个方向的进攻;既未从幽州北面出兵配合,牵制辽军,又未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
一开始便将主要兵力投入战斗,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无力挽救。
其次是对幽州城的防御力量估计不足,幽州是辽的战略要地;辽必以重兵守城。
宋军远程急进,无攻坚准备,以致顿兵坚城,陷入师劳兵疲的困境。
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为辽战略要地,在受到围攻时,辽兵必以重兵增援。
但赵光义心高气傲,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顾倾全力攻城,致为辽援军拊击,导致全军溃败。
反观辽军,虽在宋军突袭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为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在援兵到达后,又成功地运用两翼包围的战法,发挥骑兵的长处,乘耶律沙拖住宋军并使宋军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时,突然投入战斗,终于扭转战局,取得了解围幽州,大挫宋军的胜利。
高粱河一役作为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宋连战连败,至此宋对辽已然完全处于下风,并直接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
辽成为一个威压北宋,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直到被金所取代而歇手。
高粱河一战的败北,是宋太宗人生轨迹上一个最大的痛楚。
赵光义劳心费神十分痛楚的第二件事自然是坊间对他登基风言风语的议论。
对于坊间传说的宋太宗不正当登基的传说,赵光义加强了大宋朝不为人知的特务机构——皇城司。
皇城司就是明朝朱元璋的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在华夏历史上不管哪朝哪代都有。
宋朝的特务组织——皇城司直接归皇帝管辖,皇城司的主要职责是护卫皇帝,监视百官。
皇城司是文官编制,不属三衙管理;而是直属于皇帝的近臣,其首脑大都是宦官。
皇城司除过护卫皇上、监视百官的职责外,那就是刺探民间百姓对朝廷的不满言论;一旦发现,秘密处死。
皇城司的前身是太祖时设立的武德司,当时就派人四处刺探,甚至远及四川。
宋太宗时改名皇城司,后又下旨禁止皇城司逻卒出京城活动;从此后一般无特命皇城司只在京内活动。
皇城司的人员也分两部分,一部分称亲从官,管警卫;另一部分称亲事官,也称察子,这些人就管在京城各处,下至花街柳巷、上至政府大臣,探听大小消息。人数也从最初时的几十人发展到最多时的七千余人。
亲事官侦察的范围大概分以下几种:
1、监视军队。通常在京的驻防军甚至殿前诸班中都有皇城司的探子,记录每天的活动情况详细上报,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比如仁宗时,军人桑达等人喝醉了酒,说了一些大不敬的话,立即被皇城司逮送开封府,不久处死。
2、侦察民间议论。宋神宗变法,朝廷动荡,谤议朝政者大有人在。皇城司逻卒四出,凡听到谁议论朝政者立即逮捕,前后为此下狱者有数万人之多。甚至当时规定探事卒每十天最少要抓到一个,否则就要被打板子(好象现在交警的罚款任务)。
3、侦察官员的活动。这部分官员很多,从王亲国戚以至诸司仓库,都有固定的人负责监视。有时,皇帝还会派给一些临时任务。比如,太宗时,怀疑京郊粮仓官吏作弊,就派皇城司人化装潜入侦察,果然有贪污情事。
4、防备敌国。宋朝积弱,北宋时与西夏、辽国、南宋时与金国都有邦交,互相渗透刺探的情况很多。皇城司就负责这方面的安全工作。。
5、宋制,官员出使辽国或金国,都有皇城司的官员陪同;辽国或金国的使臣来到宋朝,也由皇城司参与接待。
见于记载的,就有真宗时皇城司曾经发现一个商人是辽国间谍,遂逮捕并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