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太阳正盛,比起早上的海风,这都有些炎热了,郑东不禁想起一句俗语,便顺口说了出来,“真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西瓜?”谢瑜有些好奇的问道,“郑大哥,什么是西瓜?”
郑东脸色微变,什么啊,唐朝居然没有西瓜吗?不对啊,记得以前读过的唐代小说集《酉阳杂俎》里,曾经记载着南梁才子沈约的一首诗,“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这里面的寒瓜说的不就是西瓜嘛。
“啪”,郑东拍了下额头,想起来了,西瓜这个名字,是到五代之后才出现的,现在离五代还有一二百年,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于是郑东连忙解释道,“就是你们所谓的寒瓜,只不过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见过,说这种寒瓜其实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西瓜。”
周围四人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颇有看笑话的口气,让郑东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算啦,开始干正事吧。
郑东脱了鞋子,脱下外袍,卷起裤腿,顺着沙滩径直往海边的礁石走去。
程伯献和秦晙学的有模有样,早就迫不及待的跟上去了,谢瑜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自然不好意思做这种事,只好承担了看管行李和马匹的工作。
老余在这里没有说话的份,只有跟着这几个小大人,左右帮忙而已。
不得不说,郑东的运气很好。脚下一块两丈见方的黑色礁石上,一看就知道它已经在这里存在了很久很久,海水的冲刷没有带走岩石的厚重,却给岩石穿上了黑色的外衣,当然,也不乏各种贝壳这类的点缀。
紫菜就攀附在岩石朝向海水的一侧,随着潮汐的涌动,在海面上不停的摆来摆去,有点像夏威夷的草裙舞。
幸好带了工具,否则在这样的岩石表面用手扣,实在是有些费力。铁制的小铲子最好用,贴着岩石的表面,将紫菜连根铲起来。
郑东知道自己来这个地方的机会不多,因此他萌生了竭泽而渔的想法,不打算留下任何东西。
在后世的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纪录片中,郑东有幸见到了福建沿海的人们是如何利用海水养殖紫菜的。
大唐现在已经控制了南方的土地,但像闽越一带曾经的烟瘴之地,目前应该还没有被完全开发,郑东认为,如果自己将紫菜的名声作响,那这未尝不是一个开发东南沿海的契机。
脑海中,郑东在大展宏图,不由得放慢了手中的动作,起身站在岩石的最高处眺望远处的大海,一个人规划着整个东南的未来。
“他怎么了?”
“你第一天认识他吗?”秦晙依旧在不停的铲紫菜,铲够一把了就放进老余的篮子里,嘴上也不停,“贤弟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突然陷入沉思,他沉思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发呆,你难道没见过吗?”
程伯献摇摇头,“这是我第一次见,原来聪明人想事情,就是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一样就行了。”
“闭嘴吧,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你自己看看啊,我又不是信口胡咧咧的。”
其实郑东听见了,在程伯献说自己是傻子的时候就回过神来了,但他不在乎,蹲在自己旁边的这两个年轻人,可以说是自己在唐朝最好的朋友了。
只是自己的一句话,他们就可以奋不顾身的来到千里之外的扬州保护自己的生命,试问有谁还能够做得到。
想到这里,郑东眼含笑意,目光看的更远了。
。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