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燕王府里张灯结彩,来为老太妃祝寿的客人络绎不绝,到处人声鼎沸。
唯有燕王书房里,此时安静得很,父子二人对座书案两侧,偷得浮生,饮茶谈心。
燕王好不容易把儿子盼回来,结果晏闻前脚刚进城,后脚便去见朋友,之后干脆住在了军营。
这会儿晏闻到底回了府,燕王自然抓到机会,要和他好好聊一聊。
燕王对儿子倾注了所有期待,尤其是这些年,每次晏闻回来,无论处事态度还对种问题的见解,也一次比一次成熟。
“这一路上,我特意去了趟乌坎国,四处转了转,倒是留下颇深的印象。他们新任的君主虽是年轻,却颇有远见,农商并举,广设学堂,开埠通关,甚至屯兵造田。乌坎如今虽不算强大,终有一日,不容小觑。”
“大周积弱,早已失去了震慑八方的威仪,才让人有了蠢蠢欲动的野心,只大周从上到下,还沉湎于旧日辉煌,以为自己无可战胜,却不知根基已经在动摇了。”
“科举舞弊一案,显示吏制,近乎无可救药。自上到下,心心念念的,只是眼前那点利益,已经没有多少人,再有家国情怀。”
虽在大周以书生面目示人,可晏闻身上流淌着的,是先祖奋战疆场,翻天覆地的壮阔激情。就算创下大周这番基业的晏氏早被人遗忘,对这片国土的钟爱,却是从血脉里代代相传。
而如今,那些深藏在晏闻心底的抱负,无可遏制地生长了起来。
燕王认真听着,眉心不由紧锁。
三十年前,某人曾满怀豪情壮志,信誓旦旦地说,他必会引领大周,进入太祖之后另一个盛世,可如今看来,差不多成了笑话。
或许,这便是所谓的气数到了。
王妃远远走来,踏进了书房。
早听到母妃脚步声,晏闻立时站起。
王妃瞧见儿子,心下不由叹气。
方才晏闻回府,自是先去给老太妃磕了头,没说两句,那位又把秦玉莹拉出来,若不是王妃赶紧打岔,说不得当着亲眷的面,老太妃就要说出“指婚”二字。
这老太妃如今“指婚”上了瘾,竟是任着性子来,王妃绝不想让她害到自己儿子。
晏闻大概也怕了老太妃,回来之后,竟是连燕王府都不住了。
“就在前头坐着,没事别去后院。”
王妃忍不住叮嘱一句,又转头看向燕王,“王爷,飞仙楼的人过不来了,我已让人联络城中几间酒楼,请他们伸把手,怎么着,也得把今日混过去。”
燕王一惊,“为何?”
“飞仙楼一早贴出告示,今日关张大吉。”
“关张?”
晏闻也觉得不可思议。
那日回来,秦风带了帮朋友替他在飞仙楼洗尘,宾客沓来,店堂里挤得满满当当,怎么突然就关了,还正巧是在老太妃寿诞之日。
怎么看,都像是飞仙楼故意撂了挑子。
“我去瞧瞧吧!”
晏闻站起了身。
为了明容的事,晏闻把言念狠揍了一顿,不排除此人小肚鸡肠,见他回来给老太妃祝寿,故意来上这一招。
一码归一码,言念让他难堪,想要恶作剧一下,倒不打紧,可若是把火撒在老太妃身上,玩笑就开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