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冲出城池,挖呀挖的明军、卫所班军、民夫都“妈呀”一声大叫,忙不迭往壕沟里钻。这不是畏战逃跑,而是上官下达的命令,是黄毅特意叮嘱的结果。打仗不是儿戏,最需要的是勇气,再者就是战斗技能。黄毅没指望屡战屡败的明军殊死抵抗,担心叛军出城突袭之时,明军、卫所军、民夫乱跑冲撞了兴和军的骑兵阵列。兴和军骑兵中弓马娴熟的蒙古人有一多半,当然不会被冲乱阵脚。乱阵者杀无赦!是军规铁律。肯定会导致还没开始打叛军就把自己人杀得人头滚滚。这种形象很不好,不符合兴和军的伟大、光荣、正确、善良的人设。所以黄毅授意刘宇烈、王坤向诸将传达命令,只要瞧见叛军突袭,挖呀挖的所有人无需抵抗,快速躲进壕沟。兴和军骑兵保证能够及时救援,只要不乱跑趴在壕沟里,肯定性命无忧。挖呀挖的明军、卫所班军和役夫们听道这种命令后,绝大多数人都对兴和军心存感激。如果遭遇叛军突袭,真得到了兴和军火速支援,使得这些人没有遭受巨大伤亡,他们应该感激涕零。登莱城外军民近十万,而且是来自不同的军镇,他们当然会把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口口相传。况且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作秀,而是真心为了减少己方的伤亡认真布置。在围困登州城的防御系统没有完善之前,不仅仅有兴和军哨探还有很多把总以上级军官成天端着望远镜监视登州城。他们有的是站在哨塔上观察,有的干脆爬上挂榜山俯视登州全貌。哨探用约定的旗语联络,军情传达到时刻准备着应对叛军突袭的兴和军骑兵,绝不超过一刻钟。为了不让骑兵过度疲劳,采取了两班倒轮值的方法。在严阵以待的对手面前,突袭肯定无效!面对叛军的突袭,兴和军骑兵约等于同时发动反冲锋,兴和军骑兵的战斗力强于关宁铁骑!再有装备精钢滑轮弓的九十骑兵箭发连珠,使用燧发枪的二百骑兵打出一百六七十颗铅弹……为什么二百人开枪只打出一百六七十铅弹!没办法,燧发枪的发火率就是这个样子。第一枪打不响的火枪兵可以重新拨回燧石倒些引药进药锅,再次扣动扳机。冲锋中的骑兵火枪手根本没法子完成重新射击。他们只能选择背着燧发枪,抽出马刀挥舞。骑兵迎战,步兵不可能当看客,兴和军营地里鼓角争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惊天动地。一队队一列列步兵战士跑步进入战场。唉!有的时候将士们太猛未必是好事!由于兴和军骑兵来得太快、冲得太猛,原本气势汹汹的叛军顿时被吓住了。以前喜欢蛮干,喜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的“都元帅”李九成听到了“兴和军平叛投降免死!”的呐喊声。居然立刻大叫一声:“不好!黄毅那厮再次背信弃义,兴和军杀来了,儿郎们赶紧撤!”然后“都元帅”李九成调转马头一马当先——逃了。上阵父子兵,李应元每战都率领最精锐的骑兵护卫在李九成身边。听到撤退的命令立刻簇拥着“都元帅”往回跑。参与冲锋的其他将领也都畏惧兴和军,此时也是跑得飞起……没有做得到阵斩“都元帅”李九成,甚至于连有名有姓的叛军将佐都没打着,兴和军打了个寂寞。哦!也不是全没收获。此战斩获四百余,擒获二百多,缴获上等战马足六百几十匹,基本上没有缴获金银财宝。应该是叛军骑兵出城之时,特意轻装,把随身携带的金银财宝交给自己人保管。我军跟敌军的战损比为一比十几,因为是战胜方,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成为烈士的只有二十一人。这一战黄毅没有亲自上阵。那是因为黄毅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跟随两班倒的骑兵行动。黄毅的命令是发现叛军突袭,带队将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迎战,不能让没有战斗力的卫所班军和役夫被屠戮,带崩了明军的士气。所以黄毅率领亲兵卫队到达战场之时,战斗已经结束,只听到了觉得死里逃生的卫所军、民夫的热烈欢呼声!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如同今天这样盼望打赢!这是明军、卫所班军和民夫的共同心声。太吓人了,到现在还有很多明军和民夫在瑟瑟发抖。这也难怪,叛军出动了接近两千骑兵,兴和军也是接近两千骑兵迎战。卫所军、民夫趴在两军之间的壕沟里,听着轰隆隆的马蹄声,看着泥土被震得纷纷掉落,当然被恐惧笼罩。结果很好,兴和军冲得很快,而且骑术一流,基本上是打马飞跃壕沟,并没有踩踏到抱着头蜷缩在壕沟内的明军和民夫。叛军也是打马跳跃,他们要应对兴和军的攻击,没时间也不愿意理会躲在壕沟里的明军和民夫。逃过一劫的明军和民夫听说兴和军主将黄毅来了,顿时纷纷呐喊:“兴和军万胜!”“黄将军威武!”一遍又一遍,直到声嘶力竭!还真别说!大喊着发泄一通后,卫所军和民夫都不抖了,一个个脸色红润。有很多民夫发现叛军尸体上还有衣服,如饿狼般扑了上去。唉!这年头别说衣服,破布烂棉花在升斗小民眼里都是好东西。又又在兴和军手里吃了大亏,李九成又又怒不可遏!满耳都是城外的呐喊声,一浪更比一浪高!在城头观看的叛军将领都气得咬牙切齿!很多人破口大骂!发火没有用啊!骂人也不顶事儿!不能眼睁睁看着明军垒土墙围城啊!哦!还有还有,南门外那个土垒越来越高,兴和军又有啥阴谋诡计?如果是为了攻城做准备,那土垒就应该更加靠近城墙,最起码要在一箭之地以内啊!李九成、毛承禄、孔有德等等将领熟悉这个时代的火器,或许可以用最熟悉来形容。所以想不出来离城墙二百步远的土垒有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