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帝国军方采购一支标准的火帽击发滑膛枪,价格大概在十五楚元左右,这可是最新式的火帽击发枪的价格,但是大楚帝国出口的火绳枪,在部分地区里的售价也能够达到十楚元左右。
这个价格其实很贵了,要知道当年大楚帝国自己装备火绳枪的时候,火绳枪的价格也不过三四楚元左右……
二十年后的现在,火绳枪这种东西的生产成本在大楚帝国里其实非常低廉,出口所用的火绳枪生产成本不会超过一楚元……
不过军械出口的价格,和成本没啥直接关系,而是看供求关系。
大楚帝国的绝大部分武器出口市场,都是属于垄断出口市场,并且大楚帝国采取的是单一武器贸易公司专营,避免了内耗,因此在一个地区里的军械售价,看的不是己方的成本,而是对方的支付能力以及需求是否急迫。
支付能力越高,需求越急迫,那么大楚帝国出口的军械价格就会越高。
因此在扶桑,南洋各地里大楚帝国控制下的傀儡国,军械出口的价格往往非常高,一支火绳枪七八楚元甚至十楚元都是常态,而部分特殊情况下,比如土着们正在打仗的时候,价格往往能够买到十多楚元。
火绳枪如此,其他武器也如此。
比如火炮,大楚帝国里有各类性能减配,专供出口的各类火炮,这玩意卖得更贵。
一门一百一十五毫米的野战炮,虽然是工艺更差,有效射程不过是几百米的猴版火炮,出口价格往往也达到了大几百楚元,甚至上千楚元。
而且大楚帝国还从来不出口各种榴弹,只配发实心炮弹。
榴弹乃是大楚帝国的独门利器,一向来都是严进出口,而实际上这些土着们也能够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渠道少量获得大楚帝国现役使用的榴弹,但是他们基本都彷制不了。
因为大楚帝国的榴弹乃是工业生产的产物,单纯靠手工彷制是搞不出来的,尤其是弹壳……没有足够的工业能力,是加工不出来这种薄弹壳的。
就和大楚帝国的燧发枪一样……虽然大楚帝国从来没有出口国燧发枪,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对外战争里,多少都会在战场上遗失一些燧发枪,更重要的是帝国大规模对外殖民后,殖民地里的民兵普遍也装备燧发枪。
如此一来,大量燧发枪就会流失,最终被这些土着归家们得到。
但是,哪怕是得到了大楚帝国的燧发枪,这些国家也很难彷制的出来。
因为大楚帝国的燧发枪,原理很简单的……其技术关键就在那根弹黄上,你冶炼技术达不到,造不出来足够强度的弹黄,那么就不可能彷制出来大楚帝国的燧发枪。
顶多就是搞个样子货,但是击发率肯定达不到水准。
而衡量燧发枪的性能指标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击发率了,没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击发率,燧发枪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
要想和大楚帝国这样搞大规模的线列战术,彻底淘汰长矛手,最好要把燧发枪的击发率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只能和当代的欧洲国家一样,他们也有燧发枪,并且在这几年里已经逐步提升装备的比例,但是依旧不敢大规模使用,更不敢完的淘汰火绳枪以及长矛手。
这个过程里,俄罗斯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其实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得到过一些大楚帝国的十三年式燧发枪并进行彷制……但是然卵并……彷制出来的燧发枪因为材料不过关,击发率普遍只有百分之六十多,精度也差。
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几乎是火绳枪的四五倍成本。
这些,都是严重限制了当代欧洲国家大规模使用燧发枪。
话说因为欧洲地区已经掀起了装备燧发枪的潮流,虽然他们的燧发枪技术还很差,不过再差那也是燧发枪,而他们的敌人也需要燧发枪进行对抗,比如说奥斯曼帝国之流。
他们自己也搞不出来燧发枪,虽然彷制了一些西班牙人的早期燧发枪,但是这种燧发枪技术水平很差。
这个时候,大楚帝国的商人们出现了,嗯,其实也就是西洋贸易公司,他们和奥斯曼帝国接触后,了解到了奥斯曼帝国对燧发枪的需求后,为了打开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市场,也是为了向奥斯曼帝国租借几个偏僻蛮荒之地的港口作为港口。
向国内申请获得批准后,向奥斯曼帝国出口了一批燧发枪,而了达到出口标准,他们还特地把这一批出口步枪里的弹黄给换成了专门为出口定制的缩水版弹黄。
其综合天候击发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嗯,这玩意其实就是大楚帝国早年所装备的第一种燧发枪,也就是二年式燧发枪的第一批次型号,这玩意严格上来说已经停产了二十年,直到有了出口订单后这才进行重新生产。
只不过生产这一批出口燧发枪也是让兵工厂方面很费心费力……因为他们以他们的加工水平这么高,你让他们加工如此低水平的燧发枪,各方面性能水准还不能超标其实也不容易……为此他们还专门找来了一堆快报废的生产设备搞了一条新生产线呢,如此才堪堪把早期型的二年式燧发枪给重新生产出来。
这种早期型号的二年式燧发枪,拥有百分之七十的天候击发率呢,其击发率和技术成熟的火绳枪相当,也正是如此,大楚帝国当年才决定大规模换装燧发枪,并组建线列步兵。
百分之七十的天候击发率,这个水准已经超过了当代欧洲国家的燧发枪水平。
如此高水准的燧发枪,其价格自然是非常昂贵的,每支达到了二十五楚元……
这个价格对于一支燧发枪而言,堪称天价……要知道当代欧洲人也好,奥斯曼帝国自己也好,自造一支轻型火绳枪的话,也才三四楚元左右,偷工减料一些甚至两楚元左右就能够搞出来。
他们自造的低水平燧发枪要贵得多,基本价格翻倍,大概要六七楚元左右。
而大楚帝国出口的二年式燧发枪就要二十五楚元……
但是……就这你奥斯曼帝国还别嫌弃,甚至还得感谢大楚帝国的康慨支援,并为此允许大楚帝国在西亚半岛的部分区域里设立租借地。
因为,除了大楚帝国外,没有第二个国家或势力能够为他们提供性能如此优秀的燧发枪。
有时候武器的价格贵不贵,不要看成本,而是要需求以及政治环境。
就目前这个环境而言,二十五楚元能够买到一种能够对抗欧洲诸国燧发枪,甚至压过欧洲诸国燧发枪的高性能燧发枪,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不算什么。
当然,人家奥斯曼帝国也不傻,再采购了首批两万支二年式燧发枪后,就开始进行彷制研究,如今也能勉强自产一些燧发枪,不过性能不达标,远不如直接进口的二年式侯版燧发枪。
因此奥斯曼帝国那边进口的二年式燧发枪,只装备他们的禁卫军,他们自产的一些性能垃圾的燧发枪,用来装备他们的普通步兵。
至于想要真正彷制出来天候击发率达到百分之七十的二年式燧发枪,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别看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天候击发率的增加,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可以参考当年的大楚帝国,当年搞出来的二年式燧发枪,其实成本极其高昂……成本就要二十多楚元,后来为了降低成本用了好多年……降低成本后又把天候击发率从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这个过程他们也花了好多年。
前后用了十多年,大楚帝国才生产出来天候击发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采购成本降低到八楚元左右的二年式甲三型燧发枪。
而从天候击发率百分之七十五的二年式甲三型号到天候击发率百分之八十的十三年式燧发枪,大楚帝国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持续十几年的技术攻关,高昂的研发和设备改进成本。
大楚帝国自己为了几个百分点的天候击发率的提升,尚且如此艰难,对于连工业基础都没有的奥斯曼帝国就更不用说了,给他们几十年估计都做不出来击发率百分之八十的燧发枪。
这说的还是燧发枪,如果是换成大楚帝国最近新装备的击发枪,一百年都够呛……
击发枪这玩意大楚帝国自己装备的都还不算多,也没有外流,但是哪怕有一天外流出去了,那些土着国家,包括欧洲的那一票国家,估计看了大楚帝国的击发枪都得傻眼……
因为击发枪的关键都不在枪支本身上,而是在那个小小的铜火帽上。
这里面的雷酸汞可是一种工业合成的化合物……没有技术指导的情况下,任凭那些土着们想破脑袋也彷制不出来啊。
这火帽击发枪还是前装滑膛枪呢,严格上来说还处于土着们的认知范围之内。
如果让土着们看到大楚帝国的枪械研究所里所正在研究的各种线膛步枪,恐怕是要怀疑人生了!
大楚帝国的枪械研究所里有不少超前的研究项目,包括前装线膛枪,也有在研究后装线膛枪。
这些东西别说土着们看了费解了,就算是大楚帝国内部的很多人看了也觉得惊讶啊。
大楚帝国的自用的一些武器装备,很多是土着们无法彷制的。
不说自用了,就算是很多出口的武器装备,土着们也彷制不出来,或者是能够彷制出来,但是性能也无法达标。
勉强性能能够达标,但是价格也绝对是天价!
因为大楚帝国出口的所有武器装备,甭管它性能好坏,那都是典型的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和手工作坊生产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目前球范围内,只有大楚帝国这么一个工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