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虽号称百万,兵士有没有百万不说,但是数百万的黄巾农民是有的,黄巾之乱被平定之后,部分有潜力的黄巾就各个世家吸收为死士,或者被收为私兵!
这些都变成了不在编的百姓,使得原本收入就不够的大汉朝进一步衰减,而地方诸侯,不少有野心的世家实力都得到增长,土地兼并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
刘琮之所以不太愿意去涉足中原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中间实在过于复杂,还不如等他们混战之后,再破而后立,那时候更为简单。
吴县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刘琮也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上,如何能让世家愿意让出土地也是刘琮需要想法的。
刘琮的想法是官府出资从这些世家手中收购土地,官府占有一定量的土地,佃农可以在官府这边租种,租金与税收等同,这样极大的降低农民的压力。
不过这些要有先决条件,吏治清明,任何的制度或者决策,某些程度上都是好的,但是吏治决定了其好坏。
其次是官府的税收必须足够,不需要依赖田地的税收,或者说田地税收只需要占到一小部分比例。
目前来说,盐铁茶煤皆是专营,书局也是专营,这些是官府的来源,荆州还有油,棉花等税收的来源。
豫章目前也在推广种植花生,花生榨油是趋势,但是收益并没有想的那么大,主要还是各项成本太高,如运输成本。
扬州的优势的靠海,海产的优势还是要适当的开发,但是虽然靠海,却有问题,吴郡不适合打渔,渔船容易触礁!
东汉的水灾过于凶猛,海水倒灌,整个山东半岛有近半被淹,吴郡等沿海地带也是一样,不少地方还在海水里面泡着,后世的上海,启东,南通,泰州等地不少都还在海水里面泡着。
这些地方水位低,极容易发生渔船碰撞,因此渔业发展刘琮还是盯着句章县,也就是舟山群岛那边。
“二公子为何叹气?”
周瑜看到的刘琮一直都充满信心,第一次见到刘琮叹气。
“思量今后该如何发展,思量如何治理长江以及各地水患之事!”
刘琮说道,江河湖海,除了大海,刘琮是无能为力,其他都要想办法,否则日后也会出大问题,东汉实际上亡于天灾。
延平元年才是东汉的转折点,那一年,暴雨在六月袭击了大汉十三州,史书记载六月,三十七郡国发生暴雨洪水,六月本该是丰收的季节,因大水颗粒无收。
以为这就完了?九月,六个州发生洪水,十月,又有四个州发生洪水,并且发生冰雹灾害!以为这就完了?接下来的一年更惨,十八个郡和诸侯国发生地震,四十一个郡和诸侯国发生洪水,二十八个郡和诸侯国发生大风灾害!
两年的自然灾害,第三年,边境羌族大规模叛乱,好不容易平定了,但是国家财政彻底完了,洛阳都闹饥荒!京师大饥,人相食!短短七字,却极为残忍!
洛阳都这样的情况,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这也是刘琮为什么一直在想办法治水,不治水,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得有能力抵抗,否则什么的政权都得完。
“听说二公子在组织人手挖深拓宽各地河道,也是为治水,不过二公子不必担忧,治水非一日之功劳,慢慢来便是!”
周瑜说道,东汉饱受天灾,因此对于刘琮治水,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人反对,毕竟大家都经历过。
“但是不能不忧心,刘老以及黄承彦都预计今年长江都有可能发生大水,琮必须要要未雨绸缪!如何引水,如何使得百姓不受灾害影响,这都是琮要考虑的!”
刘琮严肃的说道,不说其他地方了,一旦震泽的水位溢出,周边的百姓都受到极大的影响,这才是刘琮担心的。
拓宽河道,溪流,增加其蓄水能力,修建堤坝!其中堤坝的工程量太大,刘琮选择拓宽河道,溪流,这些相对工程量没这么大。
“二公子,何不安排这些黄巾流民去治水?应该能很大的缓解青壮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公瑾,这些人不适合,起码目前不适合,这些人还是先让他们恢复了生活,在考虑这些情况,如今我大汉人口锐减,恢复人口是必要的。”
周瑜与刘琮的看法不一样,这是必然的,刘琮眼中,生命是值得尊重的!在周瑜这类世家眼中,不过是一些黄巾流民,死了就死了。
“公子怎么如何安排他们?”
“桐庐县,桐庐县新设,琮也要推广占城稻,那边空余的山地多,适合开发梯田,也不会引起吴郡世家与百姓的反感!”
周瑜也是认同,只要不占用他们世家与百姓的资源,他们便不会有太多的反对,而且刘琮也准备好好治理浙水,放到桐庐是为了日后准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