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提醒道。
“不算多。”
张天元笑道:“海捞瓷本来数量就比较大,所以价格并不贵,就算是三万件全部买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的。”
“这倒是,对了,我这里还有几张照片,就是这批海捞瓷的,你看看。”
聂震从包里头拿出了几张照片递给了张天元。
“看起来确实保存十分完好,不过因为长时间泡在海水之中,所以釉色有点暗淡无光。”
张天元拿着那几张照片看了几眼之后说道:“不过这个没关系,很好处理的。”
“这些瓷器埋在海里头多长时间了?”
聂震问道。
“不会超过一百年,很可能是二战末期沉没的商船或者类似日本阿波丸号那样的盗窃船。”
张天元回答道。
“这个你也能看得出来?”
聂震有些惊讶。
“这不是什么难事儿,要知道,沉入海底时间太短的海捞瓷,还来不及发生一些化学变化,所以能从表面看出来的。”
张天元笑着解释道。
事实上。
按照定义,“海捞瓷”是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
由于发生沉船时会造成部份器物倾出船舱,散落于沙泥上面。
部份却成堆整件渐渐被埋入沙泥之中,这样就造成海捞瓷出现二种状况:
一、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来淘去,器物的釉表层因暗流及泥沙的长期冲刷摩擦,会导致釉层的磨损和破坏。
二、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相对能保存得比较完整,但由于在海底中浸泡千百年,咸的成份对釉和胎同样会造腐蚀,出现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体的状况。
如何对它们进行鉴定?
必须根据器物年代、窑口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拆。
因为年代的长或短,海水深与浅,海域含盐成份,海底的沙或泥等原因都会造成器物出水时的不一样。
但“海捞瓷”有一个共性:器物都曾在海水中沉睡了千百年。
由于被海水侵蚀,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也就是包浆。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沉入海底不到一百年的瓷器,都未必算得上海捞瓷呢,毕竟有许多特点跟大家所说的海捞瓷相差太大。
现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清代的海捞瓷。
清三代“海捞瓷”由于在海底中沉睡了二、三百年,被咸水和暗流的腐蚀冲刷,致使釉面损坏,形成釉的表层如同脱去一层皮。
如果用放大镜的画,就能看到气泡破状。
有的甚至生铁锈和破损:
胎脚由于被海水长期浸泡,形成一层年代的氧化层,也就是在原有的胎上形成一层包浆状,致使胎釉形成一体,呈干燥状、自然而均匀。
之前张天元说海捞瓷捞出来之后都不好看,那是因为保养不好,致使釉面暗淡无光。
要知道,长时间沉入海底,瓷器釉的表层被破坏,海生物的液体及贝壳还沾在上面。
即使出水后,已把器物冲洗干净,但沾在釉层破气泡里的胶质物质还在,无法彻底洗干净,因此釉表还会附着一层胶物质遮住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