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古人便发明了砚滴,一种可以掌控水量的新器物。
清代的文化学者许之衡在其古玩名著《饮流斋说瓷》中曾言:‘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
水滴,又叫水注、砚滴,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一般进水孔大,出水孔小,以便往砚台之内注水时可以随时控制水量。”
“啊,我明白了,这是不是有点像滴管的作用啊?”
李云璐恍然大悟道。
“孺子可教也。”
张天元笑了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这个水滴,作用很像是滴管,可以将水一点点滴下来。”
李云璐被张天元夸赞,心情大好,在一旁得意呢。
张天元则开始打量起这个水滴来了。
即便这样的小东西,古人造的也很精致,你不得不佩服古人对写字的认真态度,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精心程度。
这件应该是清代的青瓷水滴,它长9.2厘米,宽5.2厘米,高6.3厘米,造型类似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礼器——钺。
上下两边有向外凸起的弧度,左右两边也有一定弧度,并向内凹陷,总体说来,就像是从玉环上切割下来的一角。
水滴上面采用浅浮雕的形式,雕刻有两枝清浅恬淡的梅花,看似只有寥寥几笔,其实已经描摹出梅花的绝妙意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宛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描绘情景再现。
另有两个小圆孔,以供进水和出水。
该水滴属于清代的青瓷。
青瓷是我国极为著名的一类瓷器,它施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然后进行烧制而成,因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而被誉为瓷器珍宝。
唐代的越窑,宋代的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体系。
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赞美的便是越窑青瓷,因为该诗流传甚广,于是古人便称青瓷为“千峰翠色”。
清代时,青瓷派生出更多釉色,比如粉青釉、豆青釉和冬青釉等,釉色绿中带黄或者泛灰,胎体较薄而不均匀,浮光较强,并且其上多有纹饰。
那个时候,青瓷作为文房用具的做法在当时很是流行。
清代光绪年间编撰的《龙泉县志》曾言:‘哥窑器中可人清赏、供文房之用者有哥窑瓶、三山五山笔格、彝炉、乳炉、八角把杯、蟠螭镇纸、瓷印、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方圆壶、立瓜卧壶、双桃水注、双莲房水注、牧童卧牛水注、笔格内储水作注;
水中丞有瓮肚圆式、钵盂式、棱肚式;笔洗有元洗、葵花洗、磬口洗、元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
龙泉窑有细花水中丞,笔洗有双鱼洗、菊花瓣洗、钵盂洗、百折洗。俱极精工,为世所贵。’
因为器型很小,砚滴往往不被人重视,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所以收藏起来有一定难度。
不过,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显出它的韵味儿。
砚滴便是这样,它们古雅别致,丰富多彩,于是,强烈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件水滴,都是一首温润雅致的诗。
虽然说这小东西并非特别值钱,但张天元却十分喜爱。
这种精致的古董,正好也是体现了古人在制作工艺上的精湛与细致啊。
“这两样东西我都要了,马奈的画价值比较高,但你也知道,我不可能给你拍卖价的,这样吧,五百万美金,这两样东西我买下了,怎么样?”
张天元想了想道,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给出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