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商业社会其实一直都是如此。
相比之下,女主角的设定不算特别讨喜,哪怕剧本改编时,罗南直接砍掉了原著中女主出轨的部分,安迪仍然不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
确切点来说,这是一个脱离了实际的人物。
如果影片的结局女主角安迪不是辞职离开,而是逐渐变成米兰达的翻版,说不定会更真实更震撼。
因为现实中绝大部分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等到你的生活一团糟,你的工作就成功了。
对于中低层的打工者们来说,这话未尝没有道理。
但好莱坞电影所追求的和创造的,向来不像现实社会这般残酷,电影更多是在展示梦想,而不是像现实那样告诉人们放弃梦想。
所以,为了观众接受度和商业市场反响,影片必须要让安迪放弃米兰达,从而拥有自我。
换句话来说,这部影片中的残酷是真的,理想是假的。
对于观众们来说,理想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
借用这部影片,可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
理想就是为了把到安妮-海瑟薇,很多人愿意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
现实却是即便每天工作二十四个小时,仍然只能远远看安妮-海瑟薇一眼。
这种现实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会是安妮-海瑟薇这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男人!
曾经罗南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倒是希望最后安迪背负着一切的无奈成为了新一个米兰达。
因为他也是一个打工者,也坐上过公司中层人员的位置,知道奋进就是需要那么多的无奈和心酸。
或许也有人想跳进电影里跟安妮-海瑟薇说你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
曾经的这部影片,最招人厌的无疑就是安迪出轨。
这种情节,即便放在北美电影市场,同样招致了许多非议。
甚至那时有人如此解读,一个见识过浮华的小女生,与大人物有过一段情或者几段情之后,发现与那个圈子格格不入,根本打不进去,随即幡然醒悟,转回头去找了个老实人。
反正总有老实人接盘……
所谓的觉醒,就是跟风流浪子上了床之后内疚的抛下工作跑路?
这很容易给人留下类似的感觉。
所以,罗南毫不犹豫的砍掉了原著中的这一段,既然女主角要幡然醒悟,直接醒悟就好了。
也许曾经那部电影会给人这样一种暗示,不管我做了什么,最后总有老实人会接盘。
就跟好莱坞的电影童话如出一辙,这部影片同样是个童话。
时尚圈的职场,比电影里面表现的更撕逼。
首映之后,安娜-温图尔接受采访时,一改批评和傲慢的态度,对影片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究其原因,不愿意开罪相对论娱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梅丽尔-斯特里普将代表着她的米兰达演绎的非常有人情味。
影片中穿着普拉达的恶魔,其冷酷和苛责连安娜-温图尔现实中的三分之一估计都达不到。
安娜-温图尔真正的外号叫做冰女王,这不是像查理兹-塞隆那样形容表情神态,而是指她的处事方式。
她的工作风格可以想象。
《穿普拉达的恶魔》首映之后,广受好评。
无论媒体,还是观众,都给予影片较高的评价。
比如《娱乐周刊》称赞影片充满了智慧,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切中要害;《好莱坞报道者》认为华丽的衣着和出色的时尚女主角,让这一出喜剧非常吸引人;《纽约客》盛赞梅丽尔-斯特里普,没有选择去模仿安娜=温图尔非常聪明,她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令人信服的个性。
ceasre的影院观众平均打分高达a+!tacritic收集的媒体综合评分高达79分。
甚至,连影评人群体对于影片的评价也不错。
观众方面就不用说了,这部只是涉及时尚圈皮毛的电影,被很多人捧成了时尚圣经。
良好的口碑,让《穿普拉达的恶魔》成为情人节档期最受瞩目的电影。
或许,《洛杉矶时报》娱乐版面的记者的观点最能反应出这部影片口碑出众的原因。
“看完《穿普拉达的恶魔》,下意识就认定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但想了很久我才想明白,为什么这电影看的那么舒服为什么我会想给满分五颗星——因为这完全就是一个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