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风云停不息,三教也有新秀起。要说大奉,武虽不是第一,但文风颇盛。所以,那三教九流总要办一两场清谈对,说是为了自己流派的颜面,争个高低也好,要说是白话释义,取长补短也罢。总之唇枪舌剑丝毫不比武夫的拳脚来的差。
有人心中不服,输了别人两句,只是捶胸顿足尚好,有的人一尺白绫,竟谢了祖师爷。
不过此事年年有,文人的骨气反倒让他们引以为荣。
而今年的清谈对,少了龙虎山,也让不少人暗自猜测,毕竟龙虎山可是道教祖庭,在三教九流之中那个,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虽然每次龙虎山来人少有开口,常常便是坐在一旁,喝茶打坐,仿佛眼前之事跟他们龙虎山丝毫干系都没有。
可,今年竟然不来,这就意义非凡了。
还有另一件事,今年的佛门中,那些高僧名士竟然练练落败,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佛道两家,一家不来,一家不得意。反倒是儒家名流艳压群芳。
而坐在台下的众人之中,坐着一个和尚。和尚身上的僧衣缝缝补补,看起来颇为穷酸。自然也无人在意此人。
那僧人看着台上的名士侃侃而谈时,突然忍不住笑了一声,这笑声不大,可众人皆是听进耳中。
台上之人,乃是白鹿书院的先生,名为程臣功。虽然此人恃才傲物,可却有大学问。他一上台,就接连战胜数位对手。因此他在台上大谈特谈儒家之道。
这让儒学的那些弟子们,可谓是连连称好,其他流派,却只能沉默不语。
所以,僧人的这一笑,自然掷地有声。
“何人无故哂笑?”程臣功脸上一露肃容,大声问道。
众人纷纷向僧人看去,僧人神情自若,将茶杯放下,整了整僧衣,站起身,说道“程先生勿怪。程先生适才所言,头头是道。不过贫僧听到一处,觉得先生所言有些欠妥,若是冒犯了先生,还请海涵。”
虽然僧人已经致歉,但程臣功如何能认为自己有错,大声说道“哦,在下所说有错。不知错在哪里?”
程臣功看到僧人衣着寒酸,想着此人也不是什么有名之人。而他乃是大奉的四大书院白鹿书院的先生,门人弟子颇多,二人本就相差甚远,他如何能将自己与这僧人同论而语?
“先生适才所说,天下有百教,人便有百心,因此风气不正,民心不稳,不利于江山社稷,所以要归百教于一流,尊一学为上。”
“难道在下说的不对吗?”
“先生前后所言,可谓是丝丝入扣,若只是听先生所言,自然没错。可贫僧有一点想不通。”
“讲。”
僧人微微一笑“贫僧有些拙见,既然先生问了,那贫僧便说几句。”
从始至终,程臣功都未曾问及僧人的名字,而僧人却一直对其尊敬有加,但他却并未起身,仍然坐在长案前。
“道家便说,天行有道,道法自然。既然天道千变万化,那么众生为何要择一道而行事?先生又说,怕风气不正,不利于江山社稷。贫僧想问,这天下的是谁的天下?这江山是谁的江山?”
“江山社稷以百姓为基,而百姓以天子为尊。所以,这天下既是黎民百姓的江山,更是天子的江山。所以百姓应奉天子之命,各安其份。”
“先生真是巧舌如簧,既然人有百姓,百姓是社稷之基,为何要灭人欲,从一行?灭了人心,绝了人欲,只为先生口中的天下,人不存,何来的天下?”
“你……呵呵,看来是在下小瞧了高僧,不知高僧法号?”
那僧人这才站起身,笑道“大概是忘记了。”
“高僧说笑了,如此智慧,岂能是无名无姓之人。”
“贫僧乃是出家人,既然出了家,自然没有了姓名。”
“既然高僧不愿透露姓名。那在下有一问,可否解惑?”程臣功问道。
僧人点点头“心有有惑,乃是常理,贫僧不才,说不上解惑,倒是可以谈谈心中的看法。”
“好,既然高僧不赞同在下的拙见,那请问高僧,定民心,安邦太?”
“呵呵呵,程先生此问,贫僧答不上来。”
“哦,高僧言笑了,适才所言,可不像连此等问题都答不出。”
“先生平时教书育人,大概是惯了。所以张口便问贫僧要答案,贫僧想问的是,先生想要定民心,安邦太。那何谓是定民心?”
“自然是民心向善,安分守己,知礼而向国。”
“哦,既然如此,那便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