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星辰带着舰娘们,在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采集小行星物质,建设移动的太空基地。
跟着许星辰过来的一万名舰娘,大部分都被许星辰带着改行当了科研舰娘,配合远望姐妹研究和验证技术。
以现有的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为框架,深入研究上次引导任务解锁的相关超级技术。
用这些超级技术,升级现有的常规战舰战装,让所有舰娘继续锻炼升级。
建设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战装,作为其他舰娘战装升级的目标,以及许星辰本人现在的主力战装。
同时使用常规方式,在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建造战舰,包括星球战舰以及配套的常规战舰。
许星辰没有贸然建造舰娘,甚至没有去跟舰娘们生孩子,因为不确定这个时空的结局是什么。
虽然直接死亡消逝的概率应该不高,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另外还有被扭曲变异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忽略。
已经被自己带进来的舰娘,跟着自己继续冒险是没办法是的事情,在这里继续建造新生舰娘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所以许星辰的决定是,只打造普通战舰,这种普通船没了就没了,最多浪费点资源,资源还都是在这个时空采集的。
舰娘数量虽然只有一万个,但是现在的舰娘在某种程度上都不是一个人,配合智能化的子设备,一个舰娘功能顶一百个人。
许星辰前后用了差不多五十年,生产了八个直径一千公里的星球战舰,常规战舰不计其数。
四艘工程建设舰,作为星球级太空工程的建设主力。
一艘科研探索舰,作为移动科技研发中心。
一艘作战主力舰,担任护卫和作战核心,在这个时候基本用不上,所以就先建了一艘。
两艘生产采集舰,在太阳系内采集和转化资源,其中一艘作为整个舰娘队伍的后勤基地,另一艘为工程建设舰提供资源。
当然,这些战舰在名义做了分类,实际上只是功能侧重点不同。
所有的战舰的功能都是齐全的,在必要的时候都能承担其他类型战舰负责的任务,只是不如对应类型战舰那么专业。
舰娘们的战装,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持续升级,全都到了10公里级球形战舰以上。
还有十六个舰娘成功换装了一千公里级星球战舰。
建成了三艘星球战舰之后,许星辰就按照舰娘母星的参数,采集太阳系的星际物质,尝试进行人造星球搭建。
以金属小行星作为核心,以岩石行星作为地幔和地壳。
将足够多的物质堆砌到大致球形的同事,持续加热加压将整颗星球熔融摇匀,最后在将其冷却固化定型。
开工初期的磕磕绊绊的,然后先后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两次建造到半途推到重来。
关键是由于人手不足,整个工程进度非常的缓慢,前后用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星球建设的大部分工作。
这颗星球尺寸与舰娘母星相当,质量和表面积都是地球的225倍,但是海陆比例接近地球。
同时没有过于巨大的大陆,也不是舰娘母星的群岛地形,而是相对较多的小规模陆地,均匀的分散在适宜的中低维度区域。
如果正式搭建完成,表面上适宜人类生活的陆地区域面积,可能达到地球的十倍左右。
他拥有天然宜居星球拥有的条件,比如适宜的磁场强度、大气成分、表面重力、海陆分布、资源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