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计算机星系的采集生产舰量产之后,立刻分出来一批赶到180号矿场,采集恒星资源继续复制自身。
建设恒星计算机这种宇宙奇观,需要海量的资源和工程设备,所以这个复制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大后方,远望二号带领的团队,用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行星计算机的图纸,行星计算机建设随即开工。
第一批行星计算机的建设,用了差不十二年的时间,各种测试工作又持续了三年,最终在项目启动后的第十六年完成。
此时,恒星计算机本身的设计,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在行星计算机建造和测试完成之后,又根据经验做了两年多的修改。
最终,在项目开始后的第十八年,恒星计算机本体的建设工程,终于正式启动了。
“矿场”上采集和生产设备,“工地”上的各种工程设施,数量已经多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数量比最初计划还多了五倍。
接到命令之后,采集生产舰改变的工作方式,将复制自身的生产线降低到了20%,更多的生产线用来生产恒星计算机结构。
会以压缩战装的模式在矿场直接生产,用巨型运输舰转运到工地装配成型。
按照远望二号的最新设计,恒星计算机的主体,可以大致分成四个组成部分
框架结构、计算主体、居住空间、舰船系统。
框架结构,顾名思义,是计算机本体的支撑结构,所有设施都要依赖框架结构的承载,相当于电脑机箱。
计算中心,是装在框架构成的内部空间里的计算机主体,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真正核心,相当于电脑机箱内的硬件。
生态空间,是依赖恒星计算机庞大的框架结构建设而成,贯通式大型地球系碳基生命宜居生态圈,相当于放在机箱上的多肉盆。
舰船系统,就是将恒星计算机作为一艘超级战舰,然后部署的战舰应有的设备和功能,让它能自己航行,能自我防卫。
整个结构的核心,当然是计算中心模块,将会占据整个结构60%以上的重量和空间。
结构是框架和外壳,生态空间是盖子和皮肤,舰船系统是运动和防卫体系,计算中心是受保护的核心内容。
为了方便设计、建设、启用、维护、升级,新的恒星计算机采用了高度模块化的设计。
框架内的计算中心部分,可以像是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向上堆叠,堆叠出自己需要的计算力。
整个计算机主体,还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内向外一层一层的嵌套组装叠加,进一步大规模提升计算力。
每一层计算机主体,可以堆叠数万公里的高度,获得原有恒星计算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计算力。
工程正式开始之后,会先建设好一层主体框架,然后铺设一层计算中心,然后启用计算功能。
之后再继续向上堆叠计算中心,达到原有恒星计算机4到8倍计算力之后,对这部分计算机主体进行全面封闭隔离。
然后在计算机结构的表层,铺设类似岩石行星的结构,构建恒星规模的宜居生态圈。
然后再根据后续实际情况和需求,逐次建设更多层的计算机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