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刚到不久,礼部尚书李揆和左右侍郎就来了,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府正厅,赵子良正在快速处理朝廷公文和从新京发过来的紧急公文奏章。
“微臣李揆拜见摄政王!”李揆拱手行礼,身后两侧的左右侍郎也分别自报姓名行礼。
赵子良放下毛笔抬头道:“三位卿家今日来此有何事要向本王禀报?”
李揆道:“大王,再过三天科举会试就要开考,但是到目前为止,科考的考题还没有定下来。微臣先是去问过宰相元载,后又问过太子关于考题的事情,但是元大人和太子都说对出题不在行,此事还得麻烦主考官,也就是大王您了!今日微臣过来就是想请大王把考题确定下来!”
“哼,他们两个倒是想把自己的摘得干净,也把这个麻烦事推给本王,真正是居心不良!”赵子良语气颇为不满,但事情还是要做,科举考试马上就要举办了,只有三天时间,到现在为止,考题还没有弄出来,这也确实让李揆等人特别着急。
赵子良想了想,拿出一张空白干净的纸张,开始用毛笔在上面写起来,一边写一边问:“考场准备得如何了?”
李揆道:“已经全部准备妥当,但是花费的银钱还没有支付给工匠和材料商人!”
赵子良闻言抬头道:“本王就知道你会在这个时候要钱!考场所需要的皂隶、衙役和杂役都安排好了吗?一共花了多少钱?”
李揆连忙道:“都安排好了,只等考题确定就一切准备妥当!一共用去三万一千二百贯,超支了一千二百贯!”
赵子良另外拿过来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一竖行字,然后盖上摄政王的印玺,把写好的纸张递过去说道:“凭着这个去户部领钱,多出来的二百贯是给所有负责科考期间安全、秩序和杂事的皂隶、衙役和杂役的生活补贴,花光为止,如果用得不够,则由你们户部自行贴补!”
“是是!”李揆满脸喜色的接过纸条,小心翼翼放在袖子内。
赵子良又接着在纸张写着,中途停停写写,一共用去了一刻钟才停下来,他放下毛笔对李揆三人说道:“本王想了一下,对今年的科考题目的分数做一个详细的规定和划分一下重点。考题的范围也做一些改变,咱们先说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和口试,儒家经典的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而口试主要考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条,对吧?”
李揆点头道回答:“是的!”
赵子良道:“好,这次明经科考试,考卷的总分数为一百分,帖经和墨义占三十分;经问大义十条,每一条一分;时务策三道,每道二十分,一共一百分。帖经、墨义以及口试的经问大义十条由你们礼部自行确定题目,本王来定时务策三道,第一道题目是像李忠臣这样的人,朝廷对他们不薄,他们为何要反?第二道题目,安史之乱爆发前夕,为何无地的百姓越来越多?第三道题,近年来,朝廷总是国库空虚,为何?”
“咱们再说进士科,进士科的考试也要做出一些改变,卷面总分数同样是一百分,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赋和政论,诗赋三十分,政论七十分。其中诗词十五分,这次的考题是以冬为内容作一首诗词、不限体裁和格律;歌赋也同样是十五分,以谷物为内容作一首歌赋,同样不限体裁和格律。政论题是进士科的重中之重,本王之所以要把它的分数定在七十分,是因为本王需要有见地、有韬略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的蠢材!诗词歌赋虽然做得好,但它能安邦治国吗?不能!这次政论题的题目是藩镇,以藩镇为题写一篇政论!”
赵子良说完把写好的纸张递给李揆,李揆接过去看了看,说道:“大王,如果如此划分卷面分数,可能会遭到学子们的非议啊,毕竟那些学子十年寒窗苦读·······”
赵子良抬手打断他:“本王知道你要说什么,没有大量的书籍、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是绝对不会写出什么好策论的,没有学问、没有见地、没有韬略的人是不可能混到高分数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去做准备吧,记住考题内容一定要注意保密,若是考题泄露出去,你们三个全都回家种地去!”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