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又是什么结局?”李谦问了句,接过剧本。
“悲观的,算是黑暗向的吧。”郭凡道。
一看还真是,这个结局是女主角老爸,也是时间银行的行长,最后被男主角用枪指着,气定神闲说着要是推翻现有的制度,社会就彻底乱了,人口爆炸、治安失控等等一系列问题比现在更严重。
而且数千年前,也有像男主角这样的人,短暂地推翻了他们的统治,但是社会失控、战乱内斗随之而来,人类差点灭绝。
然后,男主角没有听他的威胁,拿枪指着他,执意让他把银行总部储存的无数时间传输给各个地区的银行。
结尾在各个地区无数银行被打砸中结束,每个人抢到了数年、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
看起来相当于没有结局,但是结局其实就是女主角老爸口中说的那样。
还是不怎么样。
郭凡也从李谦脸上看出来了,很是无奈地说道,“这个片子的结局很难搞,无从下手,不管怎么设计都差点意思,对不起这个创意和前面的剧情。”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谦摇摇头,放下剧本。
“这也是这个故事的缺陷之一,没办法的事,这个主角就是普通人,他的奇遇也只不过是获得了更多的时间,但是有钱人动不动就活几千年,根本不算什么,主角的能力限制了,最后他就是无能为力,改变不了。
这不是一般的侠盗故事,弄死几个坏人就完事了,需要颠覆这个社会现有的规则,但是颠覆之后,凭主角一个人,下一步肯定是造成社会动荡,因为大乱之后,他没有能力建立新的秩序。”
这些郭凡怎么不知道呢,不过也只能点头附和,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是啊,格局太大,主角又太单薄了,撑不起来。”
“其实女主角父亲说的对,即使能把时间分给一百万人,也只能延长他们的痛苦,最后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即便把时间都分给平民,最后过不了多久依然会回到统治者手上,不管怎么做都是徒劳,心灰意冷,这才符合现实,以及电影的内容。”
现实不就是这样嘛,社会很多弊端,但是老百姓根本没办法,一切都得看上面的意愿。
即便统治者愿意为平民考虑,但是他背后的统治阶级,也不会愿意,搞不好把你给推翻了,扶持一个听话的上去。
个体,在阶级化社会的悲哀,就是这么现实。
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才有机会能把你的想法付诸现实。
但是这部电影显然不行,那样拍的话,就是一个新的故事了,而且从娱乐性上来说,会大打折扣。
电影的长度,一个半小时不到两个小时,也不允许。
“但是。”
李谦转而又道,“这是电影啊,一切都基于创作者的想法,和现实无关,你想想面对那样一个社会,观众想看什么结局。”
既然是侠盗,那观众肯定想看快意恩仇、肆意妄为地对旧规则的挑衅和破坏,这点是不能变的。
最后时间泛滥,社会动荡的场面转变一下,变成民众的抗争,后半段逃亡和破坏的过程要突出反抗两个字,同时也要引起平民的共鸣,让男主角成为普通人的精神领袖。”
这个电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按理说黑暗结局最好,但是不讨喜。
本身定位就是娱乐向的商业电影,肯定不能那么搞。
原版的结局,是所有的地区都因为时间泛滥导致社会秩序崩溃,人们都有了足够的时间离开平民区,疯狂地涌向富人区,社会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男女主角又在一间更大的银行,准时实施抢劫。
只有不断破坏,没有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和规则,虽然结尾很烂,但是也可以看做一种发泄。
对现实无能为力,放肆破坏。
郭凡想了想,好像也没有更好的方式了,虽然还是没有给出电影中那个世界的结局,不过民众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从精神上开始反抗,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泄的破坏。
最起码,这个结局,给那个世界的未来留了一个更好走向的悬念,有一丝的希望。
就这样了,明天就正式开始筹备,选角和外景同时准备,没有合适的地方就搭景,也不差这个钱。
《时间规划局》中的外景虽然大体上和现实差不多,但是得突出世界背景,平民区和富人区不单单是繁华与否的差别。
至于苏仑那部片子,现成的剧本不用动,这三个月里分镜也做好了,而且相对要简单一点,主要的叙事方式上,后期的剪辑才是重点。
这段时间苏仑就在研究诺兰的《盗梦空间》、《记忆碎片》等等类似风格的片子。
这种片子不在于演的多好,剧情多好,后期的剪辑对成片是决定性的影响。
两部电影都可以开始筹备了,包括李谦自己的《我是传奇》,也完成了剧本的创作,连丧尸的概念图和三维立体形象也委托给特效公司先做出来,看看这种程度,光电能不能接受。
三部电影要选角的消息,包括各个角色的大概要求,当天晚上就整理好,发了出去。
立马整个行业都惊动了,但凡符合一点点要求演员都闻风而动。
这可不是一般的角色,李谦自己的片子就不说了,苏仑处女作就大卖1.8亿。
郭凡虽然差点,但是以一百万成本拿到三千多万票房,而且《127小时》这部一个演员的电影,下画的时候热度丝毫不减,无数观众通过各种渠道都看过乐。
一时间,李谦他们几个人的工作邮箱里,立马塞满了各种邮件,也成了整个行业的中心。
毕竟不管是李谦导演,还是监制,都是质量和票房的保证,春节期间《人在囧途》的大卖还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