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为抗战的胜利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因此黄埔军校也被称作是“名将的摇篮”。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历史的选择。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来自国共两党,他们在毕业之后也成为了两党的中坚力量。
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创办,是孙先生在总结过去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黄埔军校的学生构成极其复杂,既有不同于地主家庭的子弟,也有普通学生,还有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精英,不过这些人都是抱着一腔热忱来到黄埔军校的。
黄埔军校的招生极其严格,当时有很多军阀子弟,各种托关系找门道,想要进入这所学校,以至于学校不得不专门刊登启示,谢绝各方。
黄埔军校的教育方式是极其特别的,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打仗,学习内容直接与打仗联系起来,当时军事学科包括步兵操练、射击、野外生存等战斗中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可以直接进行作战。
此外,黄埔军校将学习作战相互结合,学生们按照战斗编组,把战场当作课堂,执行真实的军事任务。
黄埔军校对于学员的政治教育极其看重,这所学校是中国教育史上首个引进“思想教育”课程的学校。
为提高学员政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孙先生专门题写校训“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勿入此门!”这慷慨激昂的校训也成为一时的美谈。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打仗的问题,每个学员都是为自己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
在抗日战争当中,中队阵亡少将以上的将领多达位,其中有多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可以说这所学校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王长乐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军校的炮兵教官陈继承给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连仲。
孙连仲曾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当时已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是著名的抗日将领。
年,孙连仲岁,长得人高马大,打拳习武、游泳骑马无所不能。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由母亲和婶子做主,孙连仲结婚了。
在保定中学读过书、有了一定新思想的孙连仲,对自己的第一次由长辈包办的婚姻不满意,不想呆在家里,于是产生了外出打拼的念头。
年,生性慷慨的孙连仲出钱替朋友还了赌债。但孙母误以为为儿子在外赌博输了钱,一怒之下,便严厉地斥责了他。孙连仲受了委屈,但不敢争辩,便毅然决然投入北洋第二师的炮兵营当了一名正兵。
年,孙连仲所在的炮兵营划归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当时冯玉祥很注重练兵,经常观看士兵下操,他很快就注意到孙连仲,并能叫出他的名字。
年月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进行讨袁,攻入四川。
冯玉祥部奉命进川镇压,从泸州进攻叙州。北洋军和护在一个叫龙头山的地方展开争夺战,双方用山炮轰击,步兵展开激烈地争夺。
冯玉祥带着团长、营长们亲自在前线督战。当时,冯部炮兵营两位连长都被对方的炮弹炸死。
冯玉祥急了,问司务长孙连仲“你上去代替连长指挥行不行”孙连仲回答“没什么不行的,开炮就是了。”
说完他带着几门山炮,迂回到敌军后侧的山下,亲自扛起一门重达斤的山炮炮身登上山坡,选好地形,支起炮架。
由于距离不到公尺,如果一响,炮身一定要翻个个儿,于是孙连仲让士兵都躲开了。
他凭着目测拉炮轰击,第一炮就正中敌人阵地,敌军人仰马翻,步兵乘势猛攻,护向后退去,冯旅攻下了龙头山,占领了叙州。
孙连仲就这一炮,被冯玉祥提拔为炮兵连长。此后一发而不可收,仕途顺利,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年已是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王长乐拿着陈继承的信,辗转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孙连仲的军营驻地,哨兵将信接过后让王长乐先在哨所内坐等,将信送到孙连仲手中。
孙连仲看到书信乃挚友陈继承所荐,并未怠慢,命令将王长乐带进来,王长乐片刻便至。
王长乐先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的说道“报告长官,黄埔军校第十三期毕业学员王长乐,受教官陈继承所荐,特来报道!”
孙连仲看着眼前这个英姿飒爽却又文质彬彬的青年,不住的点头赞许。
问道“你的情况信中陈教官已经说了,我只问你,想当我的兵,你怕死不!?”
王长乐正然说道“报告长官,我不怕死!只想上阵杀敌!日寇掠我山河,杀我囯人,我恨不能生啖其肉,以解心头之恨!”
孙连仲说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有这胆略,我喜欢!不过用兵之计在于谋略二字,不能空有一腔热血,既要有胆有识,临危不惧,还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方可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