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华胥夫人也好,伏羲也好,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在刚才的战斗中对宛丘族毫不留情简直可以说是冷血的杀戮,轻飘飘一句话对方怎么可能就要跟你修好和平了?
等待伏羲的一定是比今天更加冷酷的报复,这不就是明明白白可以利用的机会吗?
作为胜利者,我带着诚意而来,主动跟你修好谈和平共处,你却想借机杀我?
从道义上你就失败了!我可以堂而皇之的反击并且击败你,然后将你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全部兼并!
多么从容的政治思维啊,多么年轻的华胥夫人和伏羲啊,多么进化的大脑和基因啊!
但是当听见伏羲称对面的首领“王尤”时,我终于知道这个一直和华夏先祖过不去的姓氏是谁了。望着坐在地上吃的欢畅的两个小脑袋,“你们俩的劲敌在等着你们了。”我想着。
说到这得再介绍两句,不然往后随着人物增多可能会看糊涂。
首先在这个时代人都是以姓氏为主的,比如少典,他可以是现在少典这个人,但也同时代表少典族,是因为他建设了部落所以他的后代或者他这个族群的首领都可以在绵延不断的后代发展中被称为少典。
所以今天面对的敌人叫这个名字,但不代表后面面对的同样名字的敌人还是这个人,比如这个始祖伏羲本名是“风姓,伏羲”,但不影响他的后代继续被大家称为伏羲。
地名也是如此,一般一处地名很容易就被人名化甚至族群化,比如成纪和宛丘这两个地名,就被直接族名化了,甚至可以起名字也叫这个。
说到这干脆再唠叨一句,可能你们也发现了在语言交流中很多字都互通,同样的字放在不同的语句表达中所代表的意思不见得一样,这也是上古语言的一种特点,也有字少的原因,发展到商周了也就不过几千个字。
当然可能只是这几千字被造出来写了下来,更多的字也许只有读音还没被写出来。
举个例子,像“夷”这个字一直都说是商朝创造的,那怎么可能呢?
所有文字都一定是先有人用有人说的,在被写出来前不知道多少年大家都这么用这个字表达一个指向性非常明确的意思范围了,只不过是在商朝的文物上看见这个字了,但绝不能说是商朝创造的这个字。
好,闲话少表。
这次战斗来的快去的也快,在害怕和犹豫中错失立功机会的胖子还是没实现“复员”,告诉他这种草还能抽着玩后,每天借烟消愁的胖子总是会吐着烟圈惆怅的看着离自己远远的女孩们在树上穿来穿去。
这几天全族都在准备着伏羲“十天后”的“承诺”,为了演训的更加充分,所有兵士就在上次演习的平坝里日日“厮杀”,每天都有几十名哨位轮流戴着骨哨游动在漫山遍野间,以防被他族发现。
军事会议在第一天就已经确认好了作战方案,接下来就是通过训练确保实战的顺利了,因此被伏羲天天拉着研究他的“卦”整的我脑袋沉沉。
在卦旁边堆了好多龟甲,而卦的前方却放着几只活龟爬来爬去。
不解的我才了解到由于那两条鳄鱼在村子的严防死守下再没有吃到人的可能,为了食物早就不知去向,没有鳄背可以观察的伏羲发现乌龟的特性和鳄鱼差不多。
你看乌龟也是“背黑腹白”,同样“前后相伸”,背纹盘布,尖爪细獠,特别是龟甲特有的形态,比鳄鱼背更容易让伏羲去发散思考卦象,还没有被猛兽攻击的风险。
手里总是抓个乌龟看来看去的伏羲对这个动物深以为然,“龟命万万年,集天地巨卦。(乌龟能活万万年,吸食天地精华,是能参透天地的。)”
这评价可真高,这夸张也是真大,还万万年呢,你们古人怎么这么喜欢无限夸张啊?
因为对乌龟有了别样的定义,就会产生别样的崇拜,因此作为文明之本的文字,伏羲要求一定要用龟甲来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