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君王,要说不猜忌一个手握兵权的年轻将领,那就只有两种可能,就是这个君王有钳制那名年轻将领的手段,或者他没有胆子猜忌。
这与身为帝王者的个人品质无关。事实上,身为帝王就应该猜忌手握重兵的武将。作为一位帝王他最大的责任就是保证国家的和平与繁荣,他理所应当就该让这个国家免于动乱。
武将拥兵自重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杜绝这种可能就是帝王的责任之一。
要不?
像李隆基那样完全不猜忌安禄山?这显然不行!
哪怕把王林轩和崇祯的个人品质都往大天了吹,说他俩一个是千古正臣一个是千古一帝,到了该猜忌的时候那还是得猜忌一下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保护国家安定和谐的将领,让自己的君主不猜忌自己,该急流勇退的时候就急流勇退也是一种必要的美德。
并不是所有手握重兵的将领最后都不得善终的,几乎所有得了善终的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知进退有分寸感。
然而,对于崇祯和王林轩来说,这种局面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存在。
因为现在的大明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时局决定了武将必须有兵有权,而且最好是能自立自强不管朝廷要钱,然后在朝廷需要用兵的时候武将还得能打胜仗。
可问题来了
这样的武将要朝廷还有什么用?换句话说,朝廷要用什么样的手段钳制这样的武将?
后来的事实证明,大明根本没有能力钳制自己的武将,而且大明也没有办法不让自己的武将扩充权力。
也就是说,如果王林轩不造反,那他只能做郭子仪而不可能做李靖。
现在的王林轩无疑是好用的,他在崇祯心中的定位几乎就是一个定海神针。
不管遇上了什么样的敌人?只要亮出这张牌,那局势就能稳住。而且这个武将还完美的符合崇祯的要求,自立自强、主观能动性还强,完全不需要朝廷操心。
最最重要的是,王林轩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而已。虽然他也算是高级将领,但是大明王朝像他这个级别的将领少说也得有几百人了,在这个级别上崇祯和朝臣完全没有理由猜忌王林轩。
可是总兵呢?
总兵官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一个军区司令!
在明末,崇祯手下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就有二十多个总兵。
而且虽说一般的总兵都只有五千左右的嫡系部队,但是其所能统领的兵马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这个份量够不够资格让皇帝猜忌一下?
显然是够的啊!不仅够,而且作为帝王,遇上这样一个手握重兵而且还极其能打的将领,他就该猜忌!
所以,站在崇祯的立场上,或者说站在一个帝王的立场上来说,无论是为他自己考虑还是为国家考虑,到了现在他都应该想办法不给王林轩升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