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慈禧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流传至今,诗曰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是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给母亲祝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就有她亲笔写的一幅书法,这首诗就是她的书法作品。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慈禧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在同治帝最需要母爱的童年时期,她一心忙于国家大事,没有给予太多情感上的关爱,再加上过于严苛,以致母子关系疏离。
同治帝只好投向慈安的怀抱,在那里寻求替代性的母爱。
然而,母爱终究是难以替代的,同治帝的心理创伤已不可逆转。醉心于权力的慈禧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早已失去这个孩子。
同治帝成年后,她又插手他的终身大事,呈现一个强势母亲对弱势孩子的高压态势。
而被寄予厚望的同治皇帝,在“金牌教练”云集的班子里,在母亲的殷切期盼下,不仅没能学到该学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也没有成长成为一位心智健全的人。
同治缺乏严父的教导,一味宠溺显然不行。
但慈禧的严厉,却不同于父亲的严厉,慈禧对同治严格,夹杂了太多的妇人之情在里面。
因为慈禧虽贵为太后,但在咸丰生前,一直是侧妃的身份,比起正位中宫的慈安太后,终究是低了一头。
好不容易儿子当上了皇帝,却更亲近慈安而不是自己,让慈禧心生一个念头——同治不孝。
转眼间,同治皇帝已经十六岁了,虽然他到现在还看不懂奏折,不能完整地念下一句话,但是这不妨碍他长大成人,也需要娶妻生子为皇室繁衍后代了。
备选的皇后名单里,排名第一的就是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系出书香名门,祖上一直在朝中为官,她的父亲崇绮更是是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的蒙古状元。
她自幼受崇绮的指点和熏陶,文化素养极高,又多才多艺,再加上她颇有姿容,平时气度端凝,不苟言笑,因此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然而,慈禧并不喜欢阿鲁特氏,她一心想让同治娶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为皇后,凤秀之女风姿绰约,容貌在崇绮女之上,然而她举止轻佻,慈禧则一眼看中了她。
而慈安皇太后更认可满腹才学、气质端庄的阿鲁特氏。
两位太后意见不一致,在大臣的建议下,由同治自己来决定他选哪位为皇后。
一场争论自然避免不了。
慈禧极力劝说同治“凤秀之女貌美聪颖,选她作后岂不正好?”
同治低着头一言不发,只等慈安说话“妹妹,皇后以德服天下,崇绮之女有才有德又端庄懂礼,不正是社稷之福吗?”
同治也连忙说“儿臣也这么想,就立崇绮之女为后,凤秀之女为慧妃吧。”
慈禧一听立时满脸不悦,同治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她的意思,分明是将她这位亲生母亲不放在眼里,她恼怒而又无可奈何,只有气呼呼地对同治说“皇后年纪轻轻不懂事理,不要让她影响国政大事。慧妃聪明伶俐,你要多加眷遇!”
同治一向惧怕慈禧,唯唯诺诺地答应了。
最终,气质高雅的阿鲁特氏被同治立为了皇后,而漂亮活泼的富察氏则被封为慧妃。
同治的决定让慈禧心里极不悦,这也是慈禧日后为何百般不待见阿鲁特氏的起因。
大婚后,阿鲁特氏和同治夫妻恩爱,感情深厚。慈禧见此很不高兴,不仅在他们身边安插密探,时刻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还经常要求同治少与阿鲁特氏在一起,让他去亲近一向不得宠的慧妃。
同治不愿意和没有感情基础的慧妃在一起,又不敢忤逆慈禧,索性哪也不去,独居乾清宫。
如此一来,还在新婚中的阿鲁特氏便只能独居深宫,形影相吊了。
慈安太后很喜欢阿鲁特氏,怕她寂寞,经常召见她,陪她聊天解闷。
这些自然没逃过慈禧的耳报神,慈禧也就愈发觉得阿鲁特氏和慈安同心,对她也就愈发厌憎。
阿鲁特氏对慈禧一向谨小慎微,礼节有度,孝顺有加,但是慈禧却常对她辱骂不休,比如阿鲁特氏见到同治时,脸带笑容,她见了就会骂阿鲁特氏“狐媚以惑主”。
再比如同治生病,由于慈禧不许阿鲁特氏接近同治,阿鲁特氏不敢去探病,慈禧便骂“妖婢无夫妇情”。
就连同治宿在乾清宫,阿鲁特氏也被指责不会管理后宫,总之,慈禧对阿鲁特氏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找茬,任意辱骂。
后来,慈禧不仅辱骂还动起了手。
同治岁时,慈禧,慈安两宫太后撤帘归政。
转眼同治亲政之日到了。
大清早,慈禧坐在桌前,脸色阴郁。
一个小宫女走上前来,摘下她头上的饰物,将头发披散开来,然后拿起一把玉梳轻轻梳理,动作细致而又小心,像微风拂柳一般。
她梳理完毕将梳子放回桌上的漆红木盒内,慈禧瞥了一眼木盒,突然双目一瞪,指着梳子上的一根断发“小贱人,你伺候的好!”
说罢一掌劈过去,小宫女来不及捂打痛的脸,那只玉梳又紧接着飞到她的脸上,她痛得跌倒在地。“来人,给我拉下去,重打二十。”
泪流满面的小宫女被拖了下去。
慈禧仍然怒气未消。
几日来她一直坐卧不安。
同治的登基,意味着她从此只是后宫的一位皇太后而已了。
归政于同治,使她深深地感到失落,这失落的感觉犹如清水中的一滴颜料渐渐地扩散开来,直到浸入她的全身。
这一日的到来,使她淤积在心中的失落骤然间化为心头的一股无名火,灼烧着她的每根神经,让她怒不可遏。
她责令同治按她的意思办事,但是性格倔犟的同治哪里肯依,于是免不了一番争执。
慈禧便把皇后叫来,希望通过她来软化同治。
皇后虽然柔顺,在她面前唯唯诺诺,但内心聪颖的她与同治的想法总是一致,她哪里会规劝同治。
两人耳鬓厮磨之际,皇后便将慈禧对她所讲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同治,同治自此更是我行我素,凡事不让慈禧插手。
这天,慈禧又将皇后叫到她的寝宫,训了一通话后让她回去。
皇后却直接朝同治所住的朝清宫而去,见到同治,便将慈禧告诫她的话如实说与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