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说到盛宣怀,不得不得到清末一位非常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时期著名的徽商和红顶商人,其财产可以“富可敌国”形容。
胡雪岩早些年开创胡庆馀堂中药店,后来依附左宗棠,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器械,创办福州船政局。
可以说,在左宗棠打赢的那些战役中,都有胡雪岩的功劳在。
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
胡雪岩的后台是左宗棠,盛宣怀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宗棠与李鸿章有极深的矛盾。
这就是胡、盛争斗的缘由。
盛宣怀采用了直击要害的手段,使得胡雪岩的财富大厦在短时间内迅速倒塌,一败涂地。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以此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
盛宣怀通过掌握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大量收购,再向胡雪岩客户群大量出售。
同时,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让他们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
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了万两银子,定了年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万两。
次年,他又向汇丰借了万两银子,合计有万两了。
这两笔贷款,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
这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借的万两借款已到期,这笔款虽是帮朝廷借的,但签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钱。
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
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李中堂想让你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办。
盛宣怀已事先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
这时,左宗棠远在北京军机处,来不及帮忙。
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银行的钱调出万两银子,先补上窟窿。
他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活动了如指掌,估计胡雪岩调动的银子陆续出了阜康银行,趁阜康银行正空虚之际,托人到银行提款挤兑,人们纷纷提款。
挤兑先在上海开始。盛宣怀在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
上海挤兑,胡雪岩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
邵友濂却叫下人称自己不在家。
胡雪岩这时如梦初醒,想到了发电报给靠山左宗棠求救,可电报又被掌握着电报局的盛宣怀扣下了。
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亲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讨,邵友濂避而不见。
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挺过挤兑风潮。
不想风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门前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门框被挤歪。
虽然,最后左宗棠也出马挽救胡雪岩,按簿查询对账发款,可此时大势已去,一代首富胡雪岩最终破产,惨死于一个荒郊野外的小屋里,成了李鸿章与左宗棠矛盾的牺牲品。
胡雪岩死后,盛宣怀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事业蒸蒸日上。
那么,究竟左宗棠与李鸿章有什么深仇大恨,要致胡雪岩于死地呢?
前文曾说过,在剿灭太平军的时候,李鸿章怕得罪曾家兄弟,不敢抢功,然而坐视天京战役迟迟未决而按兵不动,朝廷对李鸿章的意见很大,李鸿章忽然就转而攻击左宗棠的战场浙江,一下子惹恼了左宗棠!
后来二人在剿捻的战场上再次发生了分歧,左宗棠战西捻军,李鸿章战东捻军,不意西捻军逃至李鸿章战场,李鸿章就指责左宗棠指挥战斗不力,二人在朝堂上就争吵起来了。
在朝堂上,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治立场对立的主要原因还不是这两个小小的矛盾。
左宗棠、李鸿章两人的正式交锋则是众所周知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当时的中国面临帝国瓜分,沿海和边疆都领土告急,于是年清廷要求各位重臣就塞防与海防各抒己见。
重臣们的意见主要分成两派,一派以李鸿章为首,认为海防是国防中心,另一派则以左宗棠为首,提出“海塞并重”。
最终,左宗棠用他的见识和担当说服了朝廷,做出了“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决策。
在左宗棠率军平定西北过程中,与不计私怨鼎力支持的曾国藩不同,李鸿章对左宗棠多有掣肘。
左宗棠劳苦功高晋升为“二等恪靖候”,并以东阁大学士头衔入朝进军机处,成了朝中重臣,也成了李鸿章的头号对手。
在李鸿章回老家“丁忧”时,位高权重的左宗棠将李鸿章派系的官员打击了一番,或开除或贬谪。
“丁忧”期满后的李鸿章对此非常恼火,决定以牙还牙,便拿胡雪岩开刀,因为“倒左必先倒胡”。
胡雪岩是左宗棠一手扶植起来的全国首富,平定西北也给了左宗棠强大支撑,可谓是左宗棠的“经济基础”。
左宗棠为主战派,李鸿章为主和派,并且因为李鸿章签订了不少的条约,所以受到左宗棠的憎恨和厌恶。
盛宣怀作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
清末四大名臣之左宗棠左公,大约是这一时期为人们所称颂的唯一一个救国救民有所建树且清正廉洁的名臣了。
就这样,失去了胡雪岩在经济上的帮助,左公的光复大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滞!
年,李鸿章年已四十,膝下无子,将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李经方过继为嗣。
过了两年,李鸿章生嫡子李经述,仍以李经方为嗣子,称之为大儿。
后来李经方与李经述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读书,李鸿章委托洪汝奎为他们代聘名师,潜心科举。
后还随朱静山、白狄克学习英文,极得李鸿章的喜爱。
当年少诚蒙严县令推荐想要进京拜访他时,他还随李鸿章在天津读书,连个举人都还不是。
直到年八月,李经方江南乡试第名举人,分省补用知府。
考中举人后,捐钱以知府分省补用。但他未到外省候补,留在北洋大臣衙门,随李鸿章襄办外交事宜。
十二年(年)夏,随驻英钦差大臣刘瑞芬赴英,担任参赞。充任出使美国大臣参赞官,分省补用道,加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江苏补用道,军机处存记。
此是李经方岁,只不过是个举人身份,未有尺寸功劳,平步青云升至二品参赞官。
虽然李经方的外文学得不错,但是如此破例高升,只怕在清廷中还找不出第二位吧!
水师中还真有一位值得用民族英雄来称谓的名将,就是邓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