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总有那么些兄弟,总是感觉自个得到的不够多,恨不得让咱把这皇位都让与他们才满意。”
“咱也不想杀,可不得不杀,便说这军中吧,现在约莫七成将领,都跟淮西的老兄弟们,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说到这里,朱元璋就没继续说了,他相信大孙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
蓝玉没在军中,也没担任大都督的职位,可五军都督府,哪个不得给蓝玉颜面。
锦衣卫的暗中打探,现在的蓝玉,依旧威势无二,那些淮西勋贵,以其马首是瞻。
这让朱元璋的心中,颇有些忌惮。
他忌惮的不是蓝玉,而是担忧大孙的将来。
现在的兵权,看似都在大孙的掌控之中,若有何事,以蓝玉为首的将领们,肯定大力支持。
这一点,朱元璋没有怀疑。
可若是自己个不在了,没有了对手的蓝玉,还能老老实实的听大孙的话吗。
若是有什么意见相左,是听大孙的,还是听他蓝玉的。
本来就已经是国公的蓝玉,在大孙即位后,可谓又得一次从龙之功,必定会权倾朝野。
这天下,还能是老朱家的天下?
大孙很优秀,朱元璋清楚,可有些东西,不是靠手段,就能彻底征服的,帝王之道,在于平衡。
一旦失去平衡,有些事情,就能说了。
纵观古今,莫不如是。
朱英的心中,开始沉思。
对于这些方面,其实他已经在开始准备,蓝玉去治安司,也算是一种削弱。
不过目前看来,削弱的不太明显。
因为在别人的眼中,蓝玉跟自己关系莫逆,往后必定腾飞,所以淮西勋贵领袖的地位,依旧是稳固非常,甚至比之前更加坚实了。
只是看着老爷子的眼神,朱英心中清楚。
老爷子,这是动了杀心。
或许是看了玄甲卫的强悍,或许是其他的原因,让老爷子觉得,蓝玉一系,当除。
不然这朝野天下,终究是有隐患。
哪怕自己在军中的声望已经很高,可这并不能和浴血多年的蓝玉比拟。
蓝玉的优势不在个人,而是在于整个淮西武将勋贵集团,他们已经深入了所有大军的上中层。
这些中层的军官,多由淮西武将担任,他们的影响力,是袍泽所属,是背靠背杀出来的情感,不是一些恩惠,就能彻底代替的。
也真是因为清楚这些,所以在朱元璋的心中,杀心从未停歇过。
前面拿出蓝玉的卷宗交由大孙,从某种程度上,是帮大孙争取势力支持。
但现在,大孙羽翼已丰,皇位已定,曾经前进的基石,变成了往后拦路的石头,是该剔除了。
朱英此刻,确实迟疑了。
清楚淮西勋贵,便如历史上一般。
虽可彻底掌控兵权,但无疑对于大明整体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损伤。
中层军官,尤其是有着大战经验的中层军官,最为难得。
原历史上,朱棣夺得皇位后,前后五次亲征,打跑了鞑靼,打翻了瓦剌。
在草原上,立下赫赫威名。
然在这威名之后,是无将可用的囧颇状态。
中层军官的大量缺失,导致大明军中直线下滑,名将几乎全部死在了蓝玉案中,可堪大用的将才稀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一般人的眼中,似乎只要将士的素质够高,军备足够先进,后勤保障充足,就能随便打了。
实则不然。
大将以冷兵器为主的世道,简直是太过于重要了。
而一个大将的出现和形成,往往在经历过长久的战争后,脱颖而出。
名将,更是难上加难。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即便是后世的热兵器时代,战争的智慧,也是极为难求,否则哪来的太平盛世。
朱英练兵,模仿后世,以钱财供养,高强度的操练,练出一支铁军。
更有不同于当世之见识,生长财富,培育民生。
但论真正的战争,或许连一个仅仅只在史书中仅有个名字的将领都不如。
更别提朱棣,蓝玉这等一代名将。
那是十年乃至数十年的战争中,磨练出来的谋略军事之才,远不是什么纸上谈兵,就可比拟的。
“咱还给大孙两年,两年的时间,咱当是能等得起的,若是到那时候,咱看不到转机。”
“大孙,莫要怪咱心狠了。”
朱元璋看着大孙面上挣扎的神情,心中琢磨一番后,沉声说道。
其实对于大孙心中所想,朱元璋也能猜出一二,不过在他看来,老朱家的江山,远比什么都要来得重要。
大明百万大军,少了淮西勋贵,不过一时跌落,当以长远计。
“谢爷爷。”
朱英听到这话回道。
两年时间,若还不能彻底掌控淮西勋贵,确实也是留不住了。
不过在朱英看来,把握还是很大的。
爷孙俩虽都没说,但意思清楚明白。
朱英需要掌控的,不是蓝玉,也不是同为公侯的曹震,张翼,朱寿,王弼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勋贵。
而是那些不知姓名的中层军官。
譬如朱元璋,蓝玉带军在甘肃罕东时,有心想要拖延,却被军中将领所阻。
有了这等威信时,才算是真正的意义上掌控了兵权。
一道谕旨过去,哪怕是杀头,也得俯首待诛,无有反抗。
“你四叔跟蓝玉,颇有间隙,曾经蓝玉在你父亲那告状,然你父亲便告诉了老四,两人间有了怨恨。”
“你三叔四叔间的关系,大孙当是清楚,不必过于担忧。”
朱元璋的话,便是告诉朱英。
朱棣可用,能用,在用的时候,不管是蓝玉还是朱棡,都可用来制约。
不要因为之前的关系,就舍弃不用。
“孙儿明白。”
朱英点头回道。
其实自从前日跟老爷子说完后,他就一直在想。
若是没有削藩,朱棣真的会反吗。
即便真的反,仅靠他一人,反得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