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
结尾就是这两个字,比所有的甜言蜜语都撩拨人心。
刘苏悠悠心潮难平,匆匆打了几个字“谢谢老师,我尽量去和这里的人沟通,有结果了再向您汇报。”
然后,退出邮箱,保持开机的状态,将笔记本电脑递给对方,微微弯腰,真诚地道谢。
“没事。我是发邮件找朋友,现在,我等待着对方回复。暂时不用笔记本电脑,你先用着就是。”
“真要谢谢您的电脑,我接收了邮件,也回复了,现在已经用完了,您再看看,朋友回了您的邮件没有?”
罗马尼亚小伙子苦笑着摇摇头“她还在学习中,网络用的不是很熟练,我每天发一封电子邮件,连续十几天了,一封也没有回我。”
不是在电脑上工作的人,哪里有每天开电脑上网是的习惯?刘苏悠悠急着要去打电话,可是才用了人家电脑,不能急于走人,好歹也安慰几句“可能,他上网不太方便,您直接打电话吧。”
“打过多少电话也不接,不知道什么原因?”
小伙子愁眉苦脸的,是联系自己女朋友?悠悠帮不到忙,只好让对方不要着急,朋友总会看到邮件的,自己要进店里去,说有事儿要打电话。
“我这里有手机。”他说着就掏出手机递过来,还补充了一句,“如果不想让人听,我回避,到店里去一下。”
她没有接,借电脑是没办法,咖啡店里有电话,付电话费就行了,见对方多心了,连忙解释“不是的,我就为学习的事情,和有关方面联系,没什么秘密。”
“那就用我的电话吧。”小伙子干脆把手机放茶几上,轻轻一推,手机就滑了过来。
生怕掉到地上了,悠悠赶紧接住,感激地点点头,打开随身背着的小包,找出这边设备公司的号码,然后拨了过去,
她把席况所说的情况归纳了一下,说自己已经有了合同的扫描件,也有当初自己单位的申请报告文档,是对方以假乱真,偷换概念。报名的时候,也再次重申,自己到德国是来学习服装设计的,当时接待的工作人员没有异议。然而,在语言培训中心结束之后,却把自己送到百福公司的职业学校,分到服装机械设备的一个车间里,居然要我去学习机械修理,这是一种商业欺骗行为,必须要给一个说法……
刘苏悠悠语速很慢,但是表达准确,也庆幸抓紧了时间学习,才能够把过程叙述的这样清楚。
想来,中方已经给他们交涉过了,对方强词夺理,还是说合同双方已经签署,他们是按合同办的。
“你们的合同全是德文,就因为中方翻译无力,没有发现漏洞,谈判双方有文字记录,完全可以作证,是你们合同有问题,如果不修正错误,我们将在媒体上曝光,以后还有哪一家中方企业上当,会购买你们的机械设备?”
刘苏悠悠语音很柔和,语言也很平淡,但是有理有据,骨子里坚硬如铁,让对方无话可说。终于答应,让她到特里尔找麦登道夫,去格格公司报到。
她不放心,问道“也是职业学校吗?”
“不是,是服装工厂。”
这才放下心来,悠悠关了手机,忍住心痛,抽出100马克,与手机一起放到桌子的对面,陪着笑脸说“谢谢先生,不仅让我获得了国内的信息,而且与这边也谈判好了。”
对方收了手机,望着这位中国姑娘摇摇头,将那100马克推送回去“我们都是这里的外国人,应该互相帮助。”
“用你的计算机发了邮件,用你的手机打了电话,你也要花钱的,我不能占便宜。”她又把钱推过去。
“我说过了,真的不能收钱,就当交个朋友吧,我叫安德列夫,您呢?”
他说着,站起身来,拿着那张纸币走到悠悠跟前,就把钱往她手里塞。
她是个守旧的女孩,在国内一贯洁身自好,在国外更不能盲目开放,朋友不是那么好交的,也不愿意欠人情。最简单的办法是请客吃饭,一餐饭不行就两餐饭,可对方是个男性,也就30岁左右的年龄,一起进饭店本来就尴尬,也没有必要走这么近吧。只好收了钱,再一次道谢,就说自己名字的叫刘苏悠悠,要到新的地方去了。以后安德烈夫到中国,有缘相见,再请他吃饭。
安德烈夫却把她喊住了“悠悠,这名字很好听。你的德语说得也不错,恕我冒昧,无意中听到你的电话,听到你说语言培训中心,你是在那里学习过吗?”
悠悠已经站起来了,正准备走,听他问起来,回答是的。
“你在里面,认识一个保加利亚的姑娘吗?”他迫不及待的问,站起来,比了一个高度,又用手指在脸上戳戳,那是“雀斑”这个词,没有适当的英语表达。<divid="er_ip"><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