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来了没有?”
柯老对着麦克风问。
“来了,在这!”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身上有些军人气质的中年的举手回道。
“那好,我们开始吧。”
柯老没去管放在会议桌中央的那个头盔,窗户拉上,大屏幕点亮,呈现出的是一个实验室里的画面。
画面中,一个小青年战战兢兢的被固定在人体学工程椅上,一些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他身上的各个部位“贴片”,特别是脑袋上,可怜的小青年把头发都剃光了,顶着个秃瓢,一副小受的鹌鹑模样。
“这个年轻人是华科大计算机系的大一学生,七天前被人拉进一个名叫《迦南onle》官方游戏交流群,花了98元订购一个游戏头盔,并于四天前登陆一个这个号称是“vr全息虚拟实境”的同名游戏。”
会议室微微有些骚动。
画面上的准备工作做完,小青年身上贴满了各种感应器贴片,游戏头盔出场,被科研人员小心翼翼的、像是对待炸弹一般的捧出银色的箱子,然后给小青年戴上。
科研人员说了几句什么,小青年的脑袋一歪,表演了一把秒睡。
实验室顿时忙碌开来,各种仪器的调试,各项数值的汇总,各种疑惑、不解的争论……中途把这小青年叫醒了几次,从秒睡到秒醒,小青年表现的就好睁眼闭眼那样的流畅和自然。
这在普通人眼中可能没那么新奇,但在这些科学家大牛眼中,却仿若看到了奇迹。
现在的vr设备,通常指vr眼镜,都算不上一种视觉信号上的模拟,不过是把人眼看到的光学信号做进了一副很笨重的眼镜里,真正的vr是用电信号代替人体的各项神经脉冲信号,从而在‘脑机交互’层面上,实现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模拟。
只有在大脑层面模拟出人的五感,才能虚拟出一个大脑和意识中存在的现实,这也是虚拟现实(vr)的由来。
目前大火的元宇宙,正是基于这项理论,只是目前还是在炒作概念,还远远每到实用的地步。
实验结果分发到各位大牛手上,一阵纸张翻动的声响。
柯老早就知道了实验的各项数据,他闭着眼睛养神,静静的等会议室安静下来。
“这……不科学!”,一位秃顶的长江学者难以置信的说,“民科这么厉害,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
“谁说是民科了?”,另一位青年学者、海龟博士推了推眼镜说。
“那还能是什么?总不能是在座的各位吧?”
国内脑机交互领域最顶尖的人才都在这里了。
好一会沉默。
柯老这次睁开眼,说“存在既合理,现在我们不用去管它是如何实现的,我们的任务是研究它,拿出一份负责任的报告出来。”
话音一落,大屏幕上又换了一副画面,豁然是那位小青年在游戏里的地上写字。
只见他写道“我很清醒,感觉非常好,跟现实中没多少区别,甚至更好。”<divid="er_ip"><b></b>